大学生活

刚进入大学的女生,不要因为迷茫而颓废

2018-08-26  本文已影响367人  氤氲怜取眼前人

和老友聊天说起年龄,才发现原来我已经xx岁了。未免有点惆怅,女人的年龄果然不适合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都说人的最佳发展期在35岁左右,那二十几岁的女人就可以等着三十五岁的来临,然后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啊。我不太赞同这个观点,二十岁到三十岁的过渡阶段,其实最好的就是把握当下。

二十岁已经是大学的标准年龄了。有人做过题为“学生时代老师撒过的谎”的调查,其中就有:

上了大学就解放了

上了大学就没有作业了”

上了大学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上了大学恋爱都是允许的

…………

一群高考完的大学小萌新涌入校园,有人说这种情况是真的,但是有绝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那些年老师撒过的谎了。

我并不是要大家来探讨这个观点的是非真假,重要的是为此做出的决定影响到的最终结果。

踏入大学校门后,会因为观念的不同分成不同群体。

第一个群体特征:

开学初不敢逃课,两周后开始请假,一月后开始找人代喊到,一学期后基本不见人影。

一开始不敢迟到,偶尔因客观原因迟到还要红着脸say sorry,接着迟到从后门直接进来,后来干脆不来了。

第一次考试,就算是学渣也要好好看书,挑灯夜读,希望从高中跨越大学给自己一个好的开始。后来考试,小抄也不准备了,裸考也就算了,还不知道考试科目了。

课程状态:16周的幼儿园+两周高三

大学忙得莫名其妙,时间被各种社团组织无端占用,“疲于奔命”的状态,回到宿舍各种瘫。

在宿舍,空调吹得特别凉快,哪也不去。翻开几页书,拍张照片加个滤镜,发朋友圈打卡今天努力的自己,然后收获一堆赞和加油的评论,一一回复之后,打开某个app刷代购,化妆品。无聊瘫在床上,和几个朋友开黑打游戏,时间消磨得很快。

十二点前没有睡觉

每天早上叫醒自己的不是理想,是厕所和饥饿

第二个群体特征:

开学初就已经做好未来的计划:

1.无论喜不喜欢这个专业,都对它进行了解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实在不喜欢,也要好好学习,然后以好的结尾去申请转专业

2.上课时,不刻意去坐第几排,只是坐在自己觉得舒服的位置(学霸也不是都坐前排的)

选择性的听课,可以尝试做笔记(毕竟老师讲的也有可能是废话,提笔忘字几率很高)

3.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不挂科(这不是死板好学生的标配,一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还是很重要的,除非特殊原因)

4.在大学里,一个人去上课,吃饭,看电影,旅行等等,这些都没什么的。常常有人说这叫孤独。我觉得这其实可以锻炼一个人的独立性,而且更有自我的空间(当然并不是说不社交,只是哪怕是这种情况也要可以自己应付,并且乐得自在)

5.合群是淘汰的开始,宿舍关系好与不好都不要太在意。但图书馆是可以常去的,那些书你这三四年都是看不完的,各个专业各个领域,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别浪费这个可以好好看书的时期

6.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成为一份子,然后去为之奋斗,而不是一堆社团组织一天下来就只有聚餐唱歌

7.拿奖学金和拿各种类型比赛的能人并不少,只有其中一项没必要骄傲,因为另一方会不服,如果两个都拿到了,自然不会想到这些事情,只会觉得稀松平常

8.变得精致,在离开学校之前就这么要求自己,但是不要变成讲究怪噢⊙_⊙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比喻:

大概是说

二十几岁的青年们好像在做一个“抢椅子”的游戏,放肆的青春玩乐也是不需要想太多的,一声哨响,大家都赶紧抢椅子,不想自己成为那个站着的人。

然后就在三十岁成家立业之后,有些女人抱怨说:我其实不喜欢我现在的老公,之所以选择他,只是因为他是当时离我最近的那把椅子。

所以姑娘们,大学恋不恋爱其实不那么重要,提着东西的时候羡慕别人有男朋友的,可是咬咬牙提到宿舍,这种想法也就没了。

当然,遇到喜欢的人也可以好好把握,说不定就是将来孩子他爸妈了呢!

其实说这些,是因为我一开始也是很迷茫,感觉孤独,常常在想我的紧急联系人要填谁的名字,父母不在身边(我是异地上大学),就算有什么事情也不能帮忙反而会让他们担心。到最后发现,没有一个人可以理解我的心情,然后就陷入一种自我否定排斥外界的恶性循环。

后来其实可以不局限在一个圈子,跳出现在这个圈子,然后慢慢形成身份积累,我就找到了我的紧急联系人(好朋友,非异性)哈哈,希望可以给小萌新们一点点启发噢!

观点不适用所有人,所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噢⊙_⊙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