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和老人与海
今天再去图书馆还书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把之前看的一本书的书名忘记了。这个脑袋的记忆真的是变得越来越差,只剩下今天早晨看完的一本书《老人与海》。而关于另一本书什么都没有,本来想在借书的时候再去看一下书名,而走的时候太着急,又忘记了,真的是越来越佩服这样的自己。幸亏在前几天看书的时候,做好了笔记,坐在公交车上打开自己手机里的便签。突然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了,如果不记下一些东西,我想等到几天甚至是几年后,再看到这些书,我只会说一句,我曾经看过它,只是这样罢了。
在看《瓦尔登湖》这本书的时候,就想到了一句话:曾经你嗤之以鼻的东西,总有一天你会奉为圭臬。
《瓦尔登湖》曾经作为大学生必读书目里的一篇,而我心目中的大神也曾强力推荐。不过,那时的自己太过迷恋言情小说,看到这样的经典名著,而且又受到那么多人的吹捧,再看看它的推荐语。不是让我去过那样接近大自然,无忧无虑,不争不求,没有野心的生活吗?我才不去看这样的书呢!我还有自己的梦想,还有自己的追求,我还有那么多好看的言情小说去看,我才不会让自己过着像庄子那样的生活,我自己还小,还是早晨的太阳。
瓦尔登湖和老人与海而现在再看《瓦尔登湖》发现自己错了,当自己踏入社会,经历那么大的压力,发现自己的生活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了。每天都要去和那些家长去斗智斗勇,都要去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奇葩的问题。突然发现,这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明朝那些事儿》在全书的结尾有这样的一句话: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当年明月写了那么多的皇帝,那么多的王侯将相,却以徐霞客这样的一个旅行家结尾,意义到底在哪里,只有他自己知道,而每一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一般。
瓦尔登湖和老人与海而在《瓦尔登湖》这本书里有这样的一句话:每个人都能够清醒地活着,追随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去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立自主的人。这两句话何其相似!
《瓦尔登湖》中描绘作者在湖边自给自足,他会计算自己独自种田捕鱼,建造房子,需要花费的钱财。他的房子因为地处偏僻,也不会有人来打扰他的生活。文中的词语经过精心的打磨,那么多的植物动物描绘得那么细致,生活这样的环境中岂止是惬意。这样的一本书不像是文学书,而像是一本生物书,一个个动植物被描绘得仿佛就在眼前。
瓦尔登湖和老人与海前几天在看《老人与海》的时候,手机里的音乐突然自动循环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是怎样的奇迹,才会出现这样的巧合。一个孤单的捕鱼老人只有小男孩的陪伴,是因为他太年老了吗?当他捕到一条大鱼的时候,手都被磨破了,依旧不放弃自己手里的绳子。当鲨鱼追来的时候,他也是在与鲨鱼战斗。最后,只带回了一条巨大的鱼骨头。一篇文章里,只出现了不超过五个人,这样的文章是怎样完成的呢?而海明威就做到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那样地细腻,想学却学不来。打破我的认知的还有一件事情,老人一直在以生鱼为食,寄生虫那么多竟然不会拉肚子。
在今天去图书馆搜寻书的时候,发现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里面有一篇文章就是在评论《老人与海》。这到底是怎样的缘分,让我遇见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