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硬硬:致不再看职场爱情剧的姑娘
谢天谢地,《东京女子图鉴》不是一部披着职场剧外衣的爱情剧, 而是展示了一批全新的进化女性。女主和女配们的人生信条和选择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合理"和"正义"的, 常见的批评包括:
√ 她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 太虚荣,需要不断用物质去填补内心, 为此不惜当情妇
√ 小三就该被发配到边远分公司, 贫困交加而死啊~
√ 包养冲着你的钱来的小狼狗, 可悲(部分包养小白脸不起的妇女们的笑而不语脸)
√ 真正能给你安全感的不是物质,不是阶级,而是感情,是爱啊!
.....
嚯,说得就跟她们是什么悲剧人物一样。其实以上言论不过是弱者们自以为是的精神胜利宣言。

"精神追求最高级“论,反而被自身并没多少精神追求的人频繁引用,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迫切需要站上一个够得着的制高点好去一尝俯视他人的滋味。毕竟,在几十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读几本书念几首诗就有的快乐, 成本低不费力, 而做到以下这些, 可就难多了:
√ 出身乡下学历普通, 不靠男人在大都市拼出个Gucci公司中层
√ 当人”惯三“被发配边关, 最后得了男人也得了事业
√ 恨嫁未果反耗成“老OL", 一把年纪留学海外, 找到工作并定居
√ 人到中年身边男人又不成器, 也不会慌神儿

- 东京的斯嘉丽 · 绫
"我所理解的成年人,
就是能够相信并遵循自己的价值观生活。
分手时比起难过,
更多的是那种又成长一步的爽快。"

女主绫是如何在即将30岁的年纪以国产女装品牌产品策划的工作背景一举跃入GUCCI的龙门的? 很多人无法理解也不能相信, 只得将其归结为"女主光环"。
经历过很多面试, 后来也面试过很多别人的博主, 可以告诉你面试到底是在”面“什么, 写在正文部分之后的番外篇了, 欢迎自取。总之一句话,GUCCI的安奈姐姐, 在面试时从绫身上看到了她想找的特点: 主动、执拗,贪婪,虚荣。
这些,都是强者的特征, 用英文讲就是competitive。事后证明, 老辣的安奈没有看错 。


绫总能让我想起另一个“少见”的女人: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的斯嘉丽(Scarlett O'Hara)。她们拥有很多相似的品质: 单纯又实际、虚荣又理性、不择手段又勇敢坚强。
对艾希礼和白媚兰们所热衷的音乐诗歌、书本知识, 斯嘉丽一概不感兴趣, 她只在乎能否在舞会上大出风头:“人家谈话要是不拿她当作主要话题,她就不耐烦得很。” 为了筹钱救自家庄园, 她直接截胡了和自己亲妹妹真心相爱的男人, 为了让家族重获物质与社会地位及其带来的安全感, 她无视南方社会的道德指责去和北方佬做生意, 并极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
而对于东京的绫来说,男人条件优秀的程度,和包包的名牌程度, 雇主给出的薪酬数字, 住所社区是否高档, 是同一个性质: 它们都是构成理想人生的"必需品", 是"幸福完满"的拼图piece之一。这样的女人, 不会为了尚未拥有或已然失去而哭泣, 只会意气风发地奋起追之。

那些慷慨激昂批评绫"肤浅/物质/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大概忽略了, 在这位东京斯嘉丽构想的完美人生中, 不仅有"预约不到的餐厅、做代理商的男友、六本木之丘、toto cinema的夜场电影、一晚两日的箱根旅行、Harry Winston的婚戒、幸福的婚姻", 还有“有意义的工作", 这一点从她高中时起直到40岁, 从未变过。
亚特兰大的斯嘉丽和东京的齐藤绫最有魅力的时候, 正是她们对某种具体事物充满渴求时, 一旦这种女人企图用普世价值观做自己生活决策的参照, 她们的生命力便会迅速干涸, 人也变的不知所措。
这是因为, 只有任凭自由意志引领我们走入属于自己的莫不可测的生命, 才能抵达人生的精彩和深刻之处。书本上那些别人家的"深刻"与之相比, 又算得了什么?
难道, 只有爱读书不爱买包,视爱情为生命视钱权如粪土的姑娘,才美好和高级吗?

绫本就不是爱情至上的女人, 老乡初恋, 富二代男友, 和服店情人, 前夫, 经济适用男闺蜜, 她对他们哪一位都没有深沉的爱情, 他们是她在相应的人生阶段自然而然会去为自己寻觅的"当下的必需品", 和职级, 包包, 住所对她的意义一样, 并不存在什么"兜兜转转20年后, 还是发现小确幸最好“。
《图鉴》从始至终11集里她掉过的两次泪, 都不是因为男人或爱情本身。第一次是因为发现自己降低标准得到的俗世婚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有价值("1+1后没变成2"), 反而令她压抑了自我, 在不断"我很幸福"的自我催眠中渐渐枯萎麻木。
是啊,那次老娘是被气哭的。

相比第一次愤然落泪几秒之后就拍案而起, 绫的第二次流泪确实是抑制不住的情绪决堤。她看到杂志上另一个时空中自我、自信、意气风发的自己, 痛快地嚎啕, 之后便回了东京。
对这次落泪, 不少人认为她是被老家人民的崇拜心理架在高空, 为了面子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到那个让她备受阶级天花板打击的东京。我却觉得看见自己杂志照片, 心灰意冷的绫终于"复活"了, 就在那一刻, 她清晰地意识到生而为人, 最根本的幸福源泉是拥有prospects, 有了它才能获得"作为一个普通人自我进取的希望和快乐"。
哪怕, 我们所有人, 都只能部分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 "恶女"与"惯三"
"再好好提升一下魅力也好。
比起花大把的钱去模仿别人,
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才是王道。"

凉子这样的姑娘在我们身边可不少见, 她就是GUCCI的安奈姐姐口中"一到下班点就冲出公司去联谊"的恨嫁女。因为把婚姻放在人生最重点, 潜意识里会视一切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雌性动物为竞争对手, 任何能打压到对方的手段她们都不会放过, 比如: 通过嘲笑其他女人的年龄获得心理优越感啦, 吵架吵不过别人就大爆对方的隐私啦等等等等...
为了报复当众嘲笑她土气的女上司有希,凉子不惜花费自己一个月的美容预算雇佣私家侦探搜集对方做小三的证据并爆料给男方的老婆, 导致后者来公司大闹有希直接被发配到偏远分公司。
被大奶打上门来羞辱的“惯三”有希, 出乎众人意料地没有黯然辞职, 而是接受"发配边关"的惩罚", 昂首挺胸地离开, 令人肃然起敬。

《图鉴》剧终, 有希和凉子两人活得各自精彩: 聪明强干的前者非但没有因贬黜而沉寂, 反倒和当初的婚外恋对象结婚并一起投身互联网创业潮。当初只知道在联谊会上向男人谄媚的凉子, 不再恨嫁, 而是攒下工资出国留学, 并在毕业后进入当地企业继续做职业女性。二位都成了主宰自己命运的强者。
举凡强者, 都不会因为环境改变而变弱。而环境, 是真的在变:
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也就是1976年出生的女主绫37岁那年), 日本15-64岁的3,919万女性中,就业人数为2,469万, 占女性总人口的63%, 到了2016年, 这个数字依然"高居"64%, 并在这个直观的劳动市场参与度指标上超越了美国。听上去并不符合我们对日本女性的固有印象对吧?
从年龄段来看,25-29岁就业率最高,为74.7%; 其次是抚养孩子告一段落后的45-49岁女性,为74.4%; 再之后是50-54岁的71.0%。也就是说, 日本女性在30-45岁时大批从职场上消失, 而在结束相夫教子这一传统女性职责后, 她们以中年妇人的身份重回职场。
这才是日本女性真实的生活现状。

你我身处的这个时代, 无论男女都无可逃避地都要担负起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责任, 这个责任将是终身制的, 不会因为你嫁了人就会改变。无论中国还是日本, 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与这个社会转型相适应的女人, 会失去人生主动权。
无论这些日本女性在45岁时回归职场是为了铺贴家用还是个人追求,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这个年龄再度出山给人打工,除了少数离职前就能力傲人职位中层的女性,剩下的大部分恐怕只能重新从底层工作做起。
这才叫人生的苍凉吧。所以还是别举着手机批判绫的所谓“肤浅和幻灭”了, 她幻灭也是在Gucci中层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地位上幻灭OK? 你自己呢?

- "超优良物件"与"见世面"
"结婚之后才想起来,
我小时候,
一直梦想着有一家花店。"

所谓见世面, 就是了解更多不同的体系和其规则。秋田乡下小妹齐藤绫, 被女性严重的"超优良物件" - 东京本地出身富二代男友 - "一键删除式" 分手后, 经人点拨才明白高富帅们到底会选择什么样的女人:
√ 家世门第相当, 最好还能在事业或财富上帮(高)到(于)自己
√ (内心)一无所有, 没有自己的梦想, 也没有理想, 只是天真烂漫地支持他的理想
然而轻易满足这两个条件、曾令绫觉得自己望尘莫及的白富美MIA, 却与之离婚了。
"我真的太愚蠢了,过去的我只想着结婚对象的条件。和条件超好的男人结婚是很高兴, 但渐渐开始迷惘了, 完全没想过自己为什么要结婚。结了婚之后想做什么“。

什么样的女人, 才会在结婚之后方才"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 答: 丈夫对她视而不见, 长期在家里没有存在感的女人。于是才被倒逼着看向了自己。
"(现在我想明白了) 所谓理想的结婚对象, 他自身不必条件很好, 而是会用心支持妻子想做的事的男人。"
Well well,无论是被天生赋予家世条件还是后天拼出中产地位, 港区的富家大小姐和秋田自我奋斗女, 东京的富二代公子和能力与野心齐飞的"东漂"男, 在选择伴侣时的重要诉求, 都是"对方最大限度地支持我实现人生理想, 并照顾这个过程中我的感受 "
也对, 见过“世面”的人, 有谁会去做别人的附属品?

- 世界上最不可能慌神儿的三个女人
"日本的女人啊,
整天把自立自立挂在最边上,
我觉得, 只这么想是不够的。"

所以, 女人年龄一大, 人生中一切的标准, 真的只能一降再降?
面对不断和年轻美女搞外遇的老公, 回答一声"是吗, 我知道了, 谢谢提醒", 也许并不是强装淡定, 而是人家也有专属自己的香艳生活呢。
并且, 《图鉴》没有展示的人间真实, 博主也可以分享给你: 年过五旬的成功已婚男, 并不会因为外面情人众多而冷落了同岁的太太, 反而需要常和她秉烛夜谈抒发心头压力。毕竟, 她与他相识于微时, 感情好着呢 。这位太太也常出去泡鲜肉, 面孔整得越发精致年轻。


人过中年, 分居的老公如废柴, 得靠自己的高薪工作赚奶粉钱养儿子的人生, 也没什么好抱怨。因为Gucci的安奈姐姐早就有了一个人生活的"觉悟", 于是人生路上遇到的男人也好, 孩子也好, 爱情也好, 婚姻也好, 甚至一夜情都好, 全部折算为老天爷的惊喜"赠品"。
”因为我已经有有一个人生活得觉悟了,所以这就像赠品一样。赠品(你明白吗?)"
当一个女人因为有眼光而善于选择,因为有觉悟而勇于舍弃, 人家怎么可能慌神儿啊哈哈哈~

"日本的女人啊,整天把自立自立挂在嘴边上。我觉得,只这么想是不够的。因为当今社会,连男人养女人都要好好掂量一下自己。所以说,女人也一样。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养男人的觉悟, (以及)能不能养得起男人吧"。
所以如果你问我"历史是什么?" 我会说: 历史就是, 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

番外篇 :"关于面试到底面什么?
"简单地说,
面试的目的有两个"

一. 通过面谈进一步证实应聘者简历上说(吹)的, 是真实的。比如你描述的经历,经验,工作成绩,是否与对谈中你表述/流露出来的行业洞见/insight相符
二. 了解应聘者的性格特点, 自我认知,价值观, 以及事业/人生动力
而相对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背景/成绩并不是面试最重要的考察点, 因为能拿到面试邀请,就说明你在这两项上已达标(作假除外)。
第一点没什么好说的, 《图鉴》要以总共十一集/每集二十分钟左右的长度概括描述女主22岁到40岁的生活,不可能有时间展示绫的面试表现。而第二点, 从面试结果以及整部剧集绫的人生抉择和走向,她的性格足以令她得到这份工作 。
p.s. 相比绫,安奈姐姐当然有大把更好背景的人可选, 但把这样一个以她的条件并不太配得上的工作offer给了她, 为了保住这个机会, 这人应该会加倍积极努力耐操才对, 何况她不还是原公司晋升速度最快的员工吗, 那么拉出来遛遛看?

好了《东京女子图鉴》剧评的第二弹(完结篇), 终于写完了。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你也可前去我的公众号阅读剧评第一弹:《东京女子图鉴,其实是一部资本社会男子图鉴》
本文转自顾硬硬的微博文章,欢迎点赞,金钱赞赏请移至原出处: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1351191035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