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妈妈只能蓬头垢面?看我七十二变!

2019-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璃烟

这年头,妈妈成了全能手的代名词。在家要能给孩子做出颜值高、味道好的饭菜、要能当个无条件爱他的妈妈,不能生气,要正面管教。在单位要工作得力,领导喜欢,加班任劳任怨。自己还要有时间打扮自己……

其实对妈妈来说,如果每个要求都只是偶尔,做起来并不难。偶尔对老公温柔似水、偶尔做个手工、偶尔精心准备一顿饭、偶尔在单位表现良好……只是这些要求对妈妈都是长期要求。就像手机电池容量只有100%,日日不停歇的消耗,用得久了,电池容量就只剩70%。当一个人能量耗尽的时候,再要求她要做到满分,是不切实际的,就算充满电也只有70%。最近刚换了块电池,电池容量一下子变回100%,我再也不用天天抱着充电宝不放,一天三充手机了。

当了妈妈以后,我才慢慢理解妈妈的世界。小时候常想,为什么我知道那么多歌,他们什么都不懂,这么老土。我关心的世界,他们永远不关心。他们关心的,都是一些俗世里的东西,比如钱、比如去哪里薅羊毛、再比如我的成绩单……

岁月流逝,我们才知道为什么父母永远无心操持自己,因为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哪怕他们年轻时的照片上看起来风流倜傥、貌美如花。那些幽默、兴趣爱好都被生活的重担磨光了。一天只有24小时,如果关心一下音乐,这个月的生活费从哪里来?孩子的补习班费用怎么办?她最近特别喜欢的那个洋娃娃要大几百元呢!所有的岁月静好,真的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终于变成了我曾经讨厌的那种人,我也开始关心怎么样才能赚更多的钱、能不能带着孩子免费去哪里玩、对电视剧里浪漫的爱情故事少了许多幻想……

我曾反复问过自己是不是后悔成为妈妈?是不是后悔被动接受这种成长?答案曾经是肯定的,如今却是否定的。当我开始有了其他满足自己的渠道,当孩子一天天长大,忙里偷闲地愉悦自己就开始有了机会。

比如,写作。

17年年末,我不堪忍受终于上班、回家带娃的生活,情绪陷入了抑郁,开始寻求突破。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情绪得不到疏解,人是会生病的,就像我们会选择用运动的方式排去身体里的毒素。精神上,也需要运动。除了看书,与作者交流,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作。哪怕你把内心对婆婆的埋怨、对丈夫的不满统统用笔写下来,都比憋在心里舒服。

我很佩服永福村的两位作者,在面对那么大的变故时,还能有条不紊地过着生活,甚至不需要依靠写作来排解。他们的高段位,是依靠父辈给予的精神和物质支持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既然我们身后没有人,段位不够高,不妨用低一点的段位来解决。

当我踏进写作圈后,发现已经先后崛起了许多人,他们可能从小有着深厚的文学积淀,也可能只是靠着一腔热情和毅力在写作圈里站稳了脚跟。我曾经试着向他们学习,不停地写,希望能多赚点钱。但是发现自己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追赶不上,那么就把要求放得更低一点。主要目标是疏导情绪,次要目标是换取一点收益。所以当各种日更群、写作互助群兴起的时候,我选择不进群,因为我不想逼迫自己去做什么,就如同选择当初只进一个不焦虑的妈妈群一样。原本就是一个足够自律、并且容易焦虑的人,何必把写作变成另一个焦虑的来源?

最后决定将某瓣当成自己的秘密小圈子,将随手记当成自己输出理财心得的地方,将某乎当成获取信息之所……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后,再去写作就不那么有负担了。我获得了一些收入、换到了一些很棒的绘本,积累了一定量的粉丝,虽然,我比不上很多大V,但是我满足了自己的内心,虽然像只蜗牛,却在一点点地进步着。

比如,阅读。

这两年是我阅读量最大的阶段,平均一个月2本书。不要小瞧这两本书,它让我从团团转的生活里得了抽身,从纷繁复杂的信息里抽丝剥茧,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世界。

看了《唐明皇》,我知道为什么唐朝会由盛转衰……看了《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我知道如何从经济层面来看过去的历史……看了《理性的非理性金融》,我知道了金融体系是如何运转的……看了《曾国藩》,我知道哪怕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也有许多无可奈何……看了《小小小小的火》,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试图点燃梦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作者在向你讲述世界,每一本书里都有作者成体系的思想,远比公众号文章要来得深入、有逻辑。公众号毕竟是为了满足碎片化需求的阅读,不论是可操作性还是思想,都远不如书靠谱。

看了《树看到了什么》、《我不想说对不起》、《种子种子有魔力》、《种子的故事》……每一本绘本都在告诉你,孩子的世界里有多精彩多丰富,它让你拥有重新长大一次的机会。绘本作者充满了奇思妙想,看世界的方式也总能给我们惊喜。养孩子这么辛苦,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满足童年的自己,这个回报似乎也不差,毕竟我们的童年或多或少有匮乏。

再比如,赚钱。

对全职妈妈来说,最匮乏的可能就是钱。当然,对职场妈妈也一样。孩子要上培训班、要上早教、要买最新的玩具、要去世界看看……我们的梦想在孩子的需求面前不值一提。所以赚钱永无止境。

当然,赚钱还是给自己多一分底气的机会。虽然我们一直在说全职妈妈的工作很伟大,带孩子远比上班更累更有价值,但是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总是会或深或浅地影响我们。哪怕不影响我们的配偶,也可能影响其他人。更何况当全职妈妈就意味着和世界的接触很少,除了小区里、幼儿园里的妈妈,就只剩下妈妈群里的妈妈了。当我们的聊天对象是同一个群体时,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到禁锢。

这一两年间,我看着身边的妈妈们玩出花样赚钱法,有的靠贩售护肤品、有的靠发优惠券、有的靠做微商、有的靠写字、还有的靠画画、靠视频、靠做培训……不论是何种方式,妈妈们都在尽可能为孩子、为自己多一分抗风险的能力,这种风险可能来自外部,自然也可能来自内部。有一天生活里要面对风雨飘摇,不至于居无定所,借贷度日。银行账户里的数字带给人的安全感,就像远古时代收集了满洞穴的食物一般。

最后,是来自家人的支持。

把它放在最后,是因为最重要也最难得。家人支持你,如虎添翼;家人不支持,孤立无援。在我努力写作的这两年里,的确赚了一点零花钱,满足了自己的小梦想。但想成体系的做,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和过硬的身体素质,两者我都没有。不仅肠胃出了问题,连带精神上也时常因此焦虑。

思前想后,我决定回归主业和家庭。一方面是为我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家庭考虑。

家庭就好比两人合伙开公司,公婆、岳父母都是高薪聘请的职员,孩子则是产品(虽然产品有点少,但也是花大力气生产出来的呀)。这种合作在于如何做好分工,包括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开支、未来的发展方向。谁当市场营销总监、谁是财务总监、谁是销售总监、谁又是行政总监。如果两个人都争着当销售总监,那势必在行政和财务上就会有所缺失,如果两个人都希望做行政,那在开源上就不尽人意……所以凡事商量、有进有退,公司才能大步向前。

先生选择主外,我自然就选择主内,而我能有底气主内,既是来自我的主业收入,更是来自于先生的认可。他能看到我的付出,也能给我支持和鼓励,更能配合我的需求。对于我负责的版块,全力支持。对于我的需求,尽可能配合。就像公司里的部门通力合作,公司的发展才会迅猛,如果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公司能存活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已十分不易,更别提扩大经营了。两个人一起攒钱一起努力,速度一定比一个人来得快,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是高效运转的前提。

每个人的精神需求不同。有的需求,是玩两局游戏、去健身、刷一会儿微博……有的需求,是做一次SPA,和好友逛逛街,有的需求,是种两盆植物、画一幅画,我的需求,是能买喜欢买的股票、躲在家里看书、做美食和拉下窗帘看动画片。但每一种精神需求,都是增加自己电池容量的方式,尽可能让电池容量保持在高水平,才能有力量对抗一地鸡毛的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