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乡土故事散文集

马山口

2017-08-19  本文已影响28人  马建国诗文

在我的老家豫西汝阳县小店镇北山,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有仨山口,分别叫作大马山口、二马山口和三马山口。每个山口都有一条小路,连接前山后山,是村民来往山南山北的重要通道。晴天,老远就能望见山间凹下去的部位,那便是马山口。

我的爷爷家在二马山口下面的圪楼沟自然村,此村甚小,仅六户人家。小时候我经常自县城回老家。就离马山口近了,对马山口以及山那面充满了好奇,总盼着到上面去一探究竟。暑假或秋假到了,便有了机会。

一个晴好的后半晌,和村里娃子们赶着牛羊,厮跟着往二马山口上走。只一条窄小的路,曲里拐弯,又多石头,绝对过不了车。牛们在头前默默地走,踏踏实实地迈着每一步;羊们则比较欢快,蹦跳着往前。我们小伙伴们边走边打闹。快到地方时,路边靠山一侧有一小泉眼儿,如不在意是瞅不见它的;那水甚清,四季不干涸,正当口渴,我们喜出望外,找了麦杆伸到水里猛吸或手捧着喝,不甘甜,有点涩口。不管咋说,这水给我们添了力气。朝上望去,山口附近还有一棵树,孤零零的,不知是死是活;有人说那是棵消息树,给山下人躲土匪跑老日报警的;又有人说,先前树边上还有一个小的山神庙……。说着,大家兴奋地往山口冲去。

山口到了,我们收住脚,往北方山下望去,只见茫茫一片平原,阡陌纵横,村落掩映在绿树中;远处有个大镇是老汝州的临汝镇,那里有火车站,是焦枝铁路的必经之地;再一直往正北远处就是洛阳方向了。

就在我们欣赏景致的时候,动物们早已开始低头啃草了。马山口周围长满低矮绿草,类似草原或高原;草丛里有不少各色各样的蚂蚱在蹦跳腾飞,发出“吱吱”的合唱声;有人捉了蚂蚱,用狗汪汪草串起来,准备拿回家喂鸡。其实这些活物很绿色环保,用油炸了,人也能吃;不过祖辈传下来的习俗,不吃这东西。山的这面是阴坡,多山泉溪流,因而有水草有腥味,牛们羊们可劲地吃草,我们便躺在草地上胡吹,畅想着长大了要干啥。

想起来,在马山口这一边很近的地方有个村子叫梨园,一到春天梨花开遍,唯一的表姑家就在此村;从梨园再往山下有一大村叫柿园,俺姨奶奶家住那里。去梨园柿园,通常要走最西边的大马山口。往大马山口去,一路景致最美,有茂密的小树林、翠竹、潺潺的小溪……。马山口不仅有南北交通的路,而且也成走亲访友的通道。闭起眼,我想起《走西口》,想象亲人们挥别马山口的情景,亲人先辈们是走马山口,去到山北或更远处,开辟新生活,留下的脚印早被岁月的风沙吹得无影无踪。

在马上口左右的山顶上,依稀可以看到抗战时期日本人征发民工构筑的战壕工事,马山口类似关口关隘,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略地位很重要。我的爷爷伯父父亲都被抓去修过工事,日本鬼子还打过父亲一枪托,因他年少干不动。

不知过了多久,大家甚感无聊,有人出主意去放擂石。于是,一伙人冲到马山口东侧半山腰处,那里石头累累。我们一字排开,往山下推石头;只见石头翻腾着往下滚动,有的砸在下面的巨石上又弹起来老高,很是威猛壮观。有人喊:“消灭敌人!绝不让敌人上来!”还有人喊:“坚决守住阵地!”

傍晚的时候,一伙人起身从马山口下来。日头正西沉,热气往下降,凉风渐渐拂起。山下的村子,零零星星散落在沟里,冒出来袅袅的炊烟,那是回家的召唤。牛羊又在前头,沿着熟悉的路回村,我们慢慢悠悠、有些许疲惫地走在后面,牛脖上的铃铛在风中叮当作响,使寂静的山路充满生机……

后来,从爷爷伯父口中知晓了更多关于马山口的旧事。马山口见证过历史的风风雨雨。民国时,伯父被抓壮丁从马山口走过,送到了山西阎锡山的部队当骑兵;被解放军俘虏后,又翻过马山口回来。那时人很少,山上虫虫气气多,某日傍晚伯父从外头回来,刚下马山口,就见道边卧着一只野兽,盯着他看,他也不知道是狼还是豹子,但他手里拿了个棒子挥舞着对峙了一会儿,那家伙不声不响地往后山走了。

旧社会时,豫西多土匪。有一年年三十,爷爷奶奶等一家人正包扁食,忽然东梁上几声枪响。不一会儿,四五个握着短枪的人闯进院子,为首的拿枪点着说:“赶紧弄点吃的,快点!”家人赶紧去煮扁食,那伙人胡乱吃了,临走拿了一袋白蒸馍,顺着二马山口跑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马山口热闹起来。二、三马山口下各开挖了一个隧道,可以过车了,交通便利起来。人们不必再绕马山口,那里的花草树木想必长得更多更好了;也盼着那里能生出个把猛兽,以扬故乡之名。

如今走在都市宽阔的马路上,我会时时想起故乡的马山口。马山口是具有魔力的。在人生的路上,也许每个人面前都会有马山口,它会吸引着你往前行、朝上走,去看山那边的风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