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文韬》兵道篇 疏释
2019-03-26 本文已影响12人
如是秋山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如何?”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周朝文王奠基人文精神,武王开创武备,征伐天下。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
这里所谓的“一”是什么意思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战争也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过程。战机(战略之机)一生,那就倾全国之力去准备,去打这场战争,形成整体的势能,君王统筹,选将练兵,越早准备,越早谋划,胜利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是兵道,明战机后以整体统筹这是道生一,知己知彼这是一生二,调和天时地利、庙算谋划、国家综合实力,这就是二生三,以大势而胜之是三生万物。这就是兵道之明源流。
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这里就是问战术之“机”。
太公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示弱于敌,声东击西,创造时机。
武王曰:“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太公曰:“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快速反应,因敌变化,攻其不备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