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快跑!产业迁移触动了谁的神经?
最近一篇文章火了,这篇文章叫《不要让华为跑了》,文章主要是针对华为对深圳的重要性以及华为在逐步搬迁部分部门离开深圳进行分析介绍。这篇文章的火热估计是原作者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毕竟此类的文章已然很多,华为在逐步搬迁离开深圳也不是此刻才发生。华为对于深圳的意义是重大的,不仅仅体现在每年巨大的税收额,还体现在华为对于深圳这座城市的意义。作为深圳本土诞生,并崛起的企业,华为和深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当华为在基于自己的业务调整进行迁移之时,深圳市政府以及某些人,才会如此敏感。但是孩子大了注定要离开妈妈,否则注定难以长大。华为同样如此,当华为增长受限之时,华为必然会选择去更适合自己的地方。然而,深圳的不舍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却是不可取的,华为没有抛弃深圳,其核心的部门仍然留在深圳,外迁的不过是制造部门。
企业是否应该外迁
企业是逐利的团体,其必然会追逐低成本和高收益,华为亦如此。相比较深圳的高额房价和人工成本,具有优秀基础设施的东莞成本却低很多,华为自然会选择成本更低的地方。未来的一天,华为或许还会继续迁移,迁移到西部甚至越南、柬埔寨等地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看看耐克就知道了,企业追逐低成本的本性是必然的,只有在更广阔的空间,更低廉的成本,企业才能获得更快的成长。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外企要把制造、研发以及销售等部门迁移到中国呢?
企业的迁移原因无非是两种:
1)企业能力不行了
2)城市能力不行了
企业的能力不行主要是体现在企业或者企业的某些部门承受不了城市的高成本,而选择迁移,比如华为、耐克等。城市能力不行了主要是城市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资金以及空间的发展要求,而选择迁移,例如三一重工、阿里巴巴等公司研发部门迁移到上海和北京。当然很多时候企业迁移的原因是综合,两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企业和城市的发展不再匹配,于是选择了分开。分手要狠,挨打站稳!
产业迭代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产业必然会慢慢的为第二产业让路,第三产业也比较逐步取代第二产业。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很因为成本而逃离,而这个高成本其实也是企业竞争的自然结果。
但是!!!!!
所以的这一切都是理性的分析,如果一切都按照理性的路径发展,或许深圳市政府也不用如此紧张!深圳的房价、生存和生活成本并没有真的按照市场的理性发展,很多时候是投机行为的结果。华为如果有一天离开,深圳并没有合适的企业去承接华为离开留下的空缺,从税收到就业,所有的一切深圳市的发展还没有到可以离开华为的阶段。
外迁之后的城市应该如何
企业的外迁的确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如果一个城市最初的成立就是依托于某个企业或者产业。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大庆,因为油田而有大庆,当油田资源被开采殆尽之后,大庆的经济发展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德国鲁尔区、法国洛林区、美国匹兹堡等等,皆是如此。然而这些地区有的已经实现产业的升级,有的升级失败还在不断尝试。城市的兴衰本来就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曾经的洛阳六朝古都,如今经济发展在河南省内也没有成为领头羊。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升级,议价能力较低的企业自然会被淘汰,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城市也自然会被时代车轮所碾压,从宏观的角度而言,深圳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衰落。
制造业的迁移其实一度造成江浙一带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局,然而目前江浙一带的企业,也在逐步复苏之中,从最初的简单的代工生产到现在的自主品牌,从最初的低端制造业到电子制造业,江浙一带实现了对广东省内产业承接。同样中部的安徽、江西以及河南也很好的实现了对江浙制造业的承接,产业的迁移是必然的,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的飙升,必然会形成这种迁移。
深圳需要做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这一点深圳依然在进行很多探索。与其留恋那些即将远离自己的产业,不如主动迎接那些在茁壮成长的产业。中关村是个很好的例子,从最初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到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中心,再到互联网创业圣地,中关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新的产业升级和变化。
华为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巅峰,然而也终究是制造业,离不开实体厂房的支撑。华为未来必然会逐步的将制造业进行迁移,留下的只是研发和管理部门,这一点华为再辟谣,也是一定会发生的。金融和服务业才是深圳未来发展的方向,深圳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机遇,毗邻香港,具有很强的金融发展潜力。深圳加油吧,转型很难,可却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