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两折
一季度马上结束,按照惯例,季度推荐明星是常态化的工作,也是单位对员工激励政策的一种体现。昨天被部门领导及工会主席通知,需要写一份岗位奉献的个人自荐材料,还有相应的表格、事迹宣传需要自己填写。昨天填表很顺利,就是把一季度自己主要承担的工作提炼总结上就可以了,当我面对写个人事迹宣传材料时,忽然感觉头很大,我和负责收集材料的负责人说,转天发给她,经过沟通,是被允许的,我稍微轻松了一些。
今天上午费了很长时间,才整理好事迹材料,发给她。发送完毕,得到了她的高度赞赏认可,夸我写的非常好,礼貌性的回复了一下,感受自己的内心,高兴不起来。觉察这个背后:
①被看见被认可的时候,习惯启动自我否定
觉得自己就是做了该做的日常工作,即使有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也得益于整个团队的指引,领导层的总基调已经摆好,我只需要跟随上节奏步伐,积极承担该承担的工作并真正付起责任来。我不觉得我付出的比别人多,更有一个信念在作怪:不能搞出风头的作风,踏踏实实随大流就可以了。(枪打出头鸟,太优秀被人边缘化,入流可以安全些)
事实上,根据各岗位分工及职责定位,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付出的时间、精力是不一样的,而且团队协作的过程,也完全能够看到每个人的不同,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我的信念导致我认为:自己的付出是不值得一提的,我也不能感受到自己是优秀的,我看到更多的是团队整体效能,忽略自我。导致我从来不去争取什么,不争取不表达,即使领导直接下指标分配到我头上的“好事”我还想的能不能让给别人。
表面的无所谓实际内心深处是不配得。
②拱手相让“劳动成果”时,其实我内心很在乎
因为游戏规则设定,个人事迹是需要提前在内网门户报道并无任何人举报疑义才可以接受上会审核等后续流程,说到事迹宣传,例行都是“同事”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宣传所谓的先进个人,用“她”怎样怎样…来描述来表达来铺垫来渲染。事实真相:每一篇先进个人材料都是“我”个人自撰,然后挂上一个同事的名字当作者而已。不排除当事人找人代写宣传的可能,我看到的没准也是一个局限。当我把辛辛苦苦写好的个人事迹,拱手相让填上同事以作者身份的时候,我内心很在乎,有一种被侵犯的感觉,更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即使看到这项工作掩藏的黑洞,也无法改变现实,我内心深处美好的想象:同事自动自发的报道宣传她身边的先进,无需通过这样一波两折。
即使很在乎依然选择沉默接受。
转念:得到认可是价值的体现,每个人都有选择自我认可和自我否定的权力,只是需要看到那个背后是基于什么?自我认可有助于自我激励,基于“爱”自己的第一层,看见自己,认可自己的价值,当自我认可时刻发生时,有助于拿回力量,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自我否定是深深的不配得不相信自己,那个背后有故事有伤痛,我选择看见它并出离故事,不管哪种占据了主导,我有责任为每一份付出负责顺应大道的发展就可以了,不执著于结果,享受付出的过程。
在乎的背后是对对方的行为后果、对对方与“我”的关系的珍惜,我很在乎和同事的和谐相处,也非常期待有深度的情感链接,当我把注意力焦点放在自己为这段关系付出过什么的时候,我不在乎他们怎么对待我,因为我可以很自信的说:他们正用我对他们的方式对待我!当我积极的去发现去看见更多人的闪光点并给予反馈赞扬时,我相信那份彼此间的看见会照亮我们彼此,也会拉近我们的距离。当我无法改变规则制度时,我选择为自己适应它负责,我可以与部门领导聊天谈心,反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想法,去表达去承担去相信去热爱。我选择与同事间深度沟通,主动表达我很在乎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