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教学的《协同教学教师责任确认清单》
昨天在找文献的时候,用“双师课堂”跟“结对帮扶”两个关键词搜了一下,搜出了近百笔的期刊跟论文的文献,再筛了下有兴趣的很快的就下载了20篇,所以这几天的阅读量得提上去才行了!
图片来源:个人电脑资料夹截图为什么要用“双师课堂”跟“结对帮扶”呢?主要目前因为结对帮扶项目进入到双师课堂的学校很多,而且会是以三个课堂里的形式提供帮扶,缩短资源不均衡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从实际现况来看这条件下的双师课堂是“单向”输出,重点还是以城市的教师为教学主体,偏远地区受帮扶学校的那位教师,更多是像本地助教身份存在,维持课堂秩序,听令于远程屏幕上教师的指令。这个模式要特别关注被帮扶地区教师的“心态”是否足够积极?是否想提升进行改变?答案有可能是负向的,因为不改变现状可能是最轻松的,但是这样的教师可能很快会遭到淘汰,即便是偏远地区教师资源不均衡,但不代表得一直接受老师的不成长和不作为的态度!
而另外一种实施双师课堂的对象是城市里,且教学资源丰富的学区、集团校或学校,在实力相当且资源更均衡背景下所实施的“双师课堂”,是在尝试和挑战难度更高的双师或多师的联合教学课堂,白话来说就是“好还要更好”,对教师挑战专业成长有助益,而直接受益者一定是学生,因为学生的角色也从“学习者”逐步转变为“参与者”、“同侪指导者”等角色,课堂里发生的交互行为来得更复杂。所以参与联合教学的教学都是“教学主体”,也是对方的辅助老师,并主动在课前花时间投入共同规划与备课,明确分工的联合教师模式的双师课堂是被期待的,也是趋势。
那么这里也整理Beninghof(2020)提供的《协同教学教师责任确认清单》(Collaborative Teaching Responsibilities Checklist)
1. 是否确认谁将负责?
2. 是否确定课程的目标和目的?
3. 是否为目标学生设计个性化目标?
4. 是否规划教学活动以实现目标?
5. 是否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
6. 是否教授特定的课堂内容?
7. 是否教学习技巧和学习策略?
8. 是否收集学生表现数据?
9. 是否建立和实施分级程序?
10. 是否制定并实施课堂管理计划?
11. 是否保持家庭联系?
12. 是否根据需要调整课程和教材?
13. 是否设计测试、家庭作业等。?
14. 是否为学生提供个人帮助?
15. 是否负责日常事务(例如出勤和午餐计数)?
16. 是否指导助理教育工作者、家长志愿者或其他支持人员?
17. 是否与所有相关方就目标学生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