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鸦人物人物想法

白隐禅师的私生子,为何可有可无?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14人  九鸦文化

(白隐大师禅画) 

白隐禅师与那个私生子的故事,非常著名,很多人解释为白隐禅师的忍辱负重、大爱、大慈悲、渡化世人等等,这当然都对,但我还有点不同意见。

我认为这更是一个渡己的故事。

我们先来重复一下这个故事。

白隐禅师一代高僧,淡泊名利,几乎一生都住在乡下的小庙里,据说有一天,他的信徒之一,一个布店老板找上门来了。

这个布店老板的女儿与人私通,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女孩怕父亲伤害情人,竟信口胡说,那孩子是白隐禅师的,于是布店老板就来找白隐禅师理论。

老板说,我真没想到你是这样一种人,会做出这样的丑事,好,现在儿子都生出来了,你人设崩塌!你的儿子,你自己解决!

如此大的冤案,一般人都会辩解、洗白,但是白隐禅师却只有一句,是这样吗?就把孩子收下了。

之后,他不但为保护女孩和她的情人一言不发,也为养活那个孩子到处化缘。无论别人如何咒骂、羞辱,都一如平常。

他是高僧,不是为了个人荣辱声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白隐禅师的做法、遭遇,让那个女孩日夜良心不安,也受到感化,终于有一天,她鼓起勇气,向父亲坦白了一切。布店老板大吃一惊,急忙又跑到白隐禅师这里来忏悔。

大师,太对不起了,冤枉你了,这孩子既然不是你的,我抱走。

结果白隐禅师又是一句,是这样吗?就让他把孩子抱走了。

白隐禅师的私生子可有可无,这让他的名声越发高涨,那个女孩,后面也成了禅宗弟子。那么白隐禅师这“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的修养功夫,真正显示出的是什么呢?

白隐禅师早年也曾有过很多毛病,甚至还曾对修行产生过疑惑,一度要放弃,他是用类似抓阄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的。

抓到儒书就将人生方向定为儒学,抓到佛书就将人生方向定为佛学。

这种人生选择方式看上去非常滑稽、危险,但也有它的道理。

人生总会有太多疑惑无法解决,也总会被太多欲望勾引得晕头转向。这样好,还是那样好?问题一个接一个,有时候决定了,还会犹豫,要不还是那样吧,总之我们就连到哪吃饭,吃什么,都会难以取舍。

白隐禅师的这种选择方式未必一定值得效法,但他这种选择方式的基础却是正确无疑的:

人只能活一次,你不可能什么都要,你越贪求,越痛苦,越失去,所以你只能选一样。不管用什么方式,选定了,就要坚持下去。

白隐禅师所幸选中的还是佛学,他从此就再也没有变过。

(白隐题字禅画:惠能舂米)

白隐禅师曾经在一副十八世纪的禅画上题过字,字与画都很空寂、写意、洒脱,它讲的是一个著名的禅宗故事。

昔日惠能到五祖那里学佛,五祖打发他去做了苦工。五祖其实是知道惠能的慧根的,他这样做,一为磨练他的心志,二为避开同门猜忌。

惠能在碓房一呆八个多月,五祖有一天偷偷去看,看他舂米的时候还在腰间绑了块大石头,以增加重力,很满意,就去问他,米舂好了吗?

惠能回答,早舂好了,只是还没有筛。

五祖于是就用手杖在碓臼上了敲了三下,转身而去。这就跟菩提祖师在悟空头上敲那三下一个意思。

其后深夜三更,惠能前去赴约,五祖就把真法都传给他,让他做了禅宗六祖。

修身学佛,不能下苦功,加重力,有悟性,这是不成的。

(钟馗鬼味噌)

白隐禅师也曾画过一副谐趣的《钟馗鬼味噌》:“唯鬼味噌得下狠茬子,最是不好捣,钟馗大臣之子曰:爹爹,给我尝尝鬼味噌。”

小童象征众生,钟馗象征菩提化身,鬼象征贪嗔痴慢疑五毒心,钟馗捣鬼,即是灭掉恶根,渡己渡人普渡众生。

渡己渡人普渡众生,这是佛家的大根本,但渡己一定为首,这指的就是息心断念的功夫。

渡化白隐禅师的大师,主要是正受老人,那期间,白隐出去化缘,曾遇到这样一件事。

他去了一户人家,主人拒绝施舍,白隐站在屋外,一时陷入悟道,久久没有离去。主人误以为白隐是赖着不走,勃然大怒,拿起扫帚狠狠打了白隐一顿,把他打晕了。

白隐醒来之后,已经思路贯通,大彻大悟,正受老人一见他的神态,就说了一句:“你已经彻悟了。”

那么这些东西综合起来,就是这个意思:

白隐一生只守一经,心无旁骛。

白隐一生只为渡己渡人,得大欢喜,救世人,除此之外,俗世一切都无关紧要。

白隐不再有疑惑,有犹豫,一心一个根本。慈悲心即平等心,无己无差别。

人人是一座孤岛,连接不易,水花镜月,亦幻亦真,误解丛生。就连你在悟道,都可能被人怀疑、打晕,所以这样那样,无非一事,他人之言不足畏,人但求守真无愧即可。

正人先要正己,渡人先要渡己,人先要战胜功利心、荣辱观,捣去种种恶鬼,留大慈悲,这才能感化渡人,所以白隐归根结底,是在渡己,修持自身,保留自身。

白隐一心无惑无取舍之难,也就无犹豫,无痛苦,无得失,心灵澄明,只有佛,只有道,只有爱,只有世人,无论自我增重,他人增重,都是如此。自己成了,一切都成,他的成就由此而来,他的私生子有无皆可也由此而来。

这就是说,渡己成功,别人的大奇怪,在他就是大自然,他甚至都不需要人们感佩;我们心中有私生子,他无,我们在乎的是私生子,他只在乎他终极的道。

是这样吗?是这样吗?这其实是一句禅语。人到了这个份上,其实已无辱可忍,无重可负,一切都是平常心。这种平常心,是金庸武侠的那些僧人无法具备的,他们总要为了争一个明白武斗武斗武斗,结果就佛非佛,俗非俗,最终只有一个悲剧。

受不了委屈,还有委屈,那怎成得了高僧?高僧并非无是非,而是只有大空间、大时间的是非观,只有舍我忘我无我的大是非。

“十个大成就者九个是乞丐”,这话是西藏竹巴噶说的,有方向的人放下的越多,越可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而且他们是在一种特殊的快乐之中。

佛道无非人道,这就是历代大师们往往会身在红尘,学究佛经的原因。

文 | 九鸦

图 | 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