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堡

灾难

2018-04-25  本文已影响11人  邱笔特

那是在1344年,朱重八已经16岁,按照他的梦想,他这个时候应该在村子里娶个媳妇,然后生两个孩子,让他的孩子们也去给地主家放牛,可是,突如其来的两场灾难,把他的梦想彻底打碎了。

首先是山东河南等地方发起了大洪水,淹死了两岸数十万的老百姓,其次是淮河地区闹起了瘟疫和饥荒,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能一点也不稀罕,可是从这次的灾难却可以看出,元朝的统治已经腐朽到了什么地步,而这两场灾难也就成了压倒它的最后两根稻草,也是它灭亡的导火索。

站在我们现代人的立场上,灾难发生了,当然就应该去治理,避免态势扩大,发洪水就派人去修筑堤坝,闹饥荒了就发钱发粮给老百姓,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光吧!但是元朝的有些官员们却不这么想。

我真不知道该说他们是眼光长远呢,还是深谙官场之道,他们知道,所有朝廷拨出去赈灾款,经过一层一层的官员的剥削,等到了老百姓手里,就已经剩不了多少。而实际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们当然不乐意,朱重八也不会乐意。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这绝对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悲惨的经历之一了,我们不知道小小的朱元璋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一个一个亲人的死亡给他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打击,但是他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把亲人埋葬,但是就连这一点他也做不到,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没有可以埋葬父母兄弟的土地。他去求地主刘德,刘德没有施舍一点同情心给他。最后还是在好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把他的父母埋葬了,从此,他要面对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活下去。

他的选择是去当和尚。

然而和尚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庙里的真和尚和所有那些有权势的人一样,对朱重八颐指气使。他们干的都是和佛教背道而驰的事,喝酒、吃肉、泡妞、开当铺,而做饭、洗衣服、添香油、擦佛像这样的活计便都留给了朱重八去做。

这些他都可以忍受,因为他在地主刘德家已经习惯了,可是命运最终连这扇门也关上了,因为闹饥荒了,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缘,其实就是要饭。于是仅仅在皇觉寺待了15天,朱重八便由和尚变成了乞丐。

一开始是没有办法体面的活着,而现在,朱重八连最后做人的尊严也丢失了,我很难想象他给别人下跪,一次次敲开别人家的房门,仅仅是为了一口吃的,而且很有可能会遭到别人的白眼和唾弃,这段经历又在他的心灵里造成了怎么样的冲击?

灾难

                        元代行政图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不妨看看他出去要饭的好处。和从前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区域相比,朱重八这次跑遍了整个淮西,见识了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而且认识了许多豪杰(虽然他们大多数也是要饭的)。

看过《倚天屠龙记》的人一定记得他加入了明教,也成为张无忌最倚重的人,最后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这固然是金庸老先生的虚构,和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我们大可以推测,朱元璋早就已经黑化了,他从不相信任何宗教信仰,他相信的只有他自己。

朱重八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已经从一个只能无助地看着父母死去的孩童,一个被人欺负后只能躲在柴堆里小声哭的杂役,变成了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

我相信这个变化是一点一点发生的,而且是被外部环境逼迫发生的。如果朱重八生在和平盛世,他可能只是想老老实实的过日子,让他一辈子辛辛苦苦的父母安享晚年,平平淡淡过一生,做一个历史长河里的无名小卒。然而历史没有假设,朱重八注定会被后人记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