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12
……
那个替你承担一切,遮风挡雨的人倒下了,我四十岁才第一次真实的体会到人生是如此艰难,又如此迷茫……
出生没多久,母亲就着急的把我带回了延安,从此美好的四口之家开启了忙碌又拮据的幸福时光。虽然经济一直很紧张,再加上我的出生,计划生育的罚款交不上去,母亲的工资就停发了。父亲不好意思去讲,母亲就每天都跑去领导办公室评理,我是1980年生人,按当时的规定,估计是错后几个月,大概1981年才正式履行二胎的政策,可是单位领导对我进行了从重处理,因为母亲是计划生育这个事情的主要负责人,但是却带头生二胎,这个性质就很严重。后来听母亲说,因为和我同时期出生的几个同事都没有罚款,母亲心里实在不服气,因为这个罚款她整整跑了三年,最后单位给退回来了一部分。在钱这件事情上,母亲为我们这个家是付出了所有的努力,无论是心力,还是体力。可是我和姐姐却从来不把钱看做是什么重要的东西,过日子都是糊里糊涂的,这一点我们都像父亲。
虽然经济上并不宽余,但是母亲却是个非常讲究,也非常有仪式感的人,这和她的勤快也分不开。有了一点余钱的时候,母亲置办的第一个大件就是缝纫机,然后热情满满的去新华书店里买了两本裁剪的书,母亲给一家四口缝制衣服的时代就正式来临了。我一直到上了初一,才开始穿外面商场里买的裤子,之前的裤子都是母亲扯布做的,虽然是扯布,但是时尚程度,真的是秒杀现在的服装设计师。有那么几个关于衣服的事情,我印象很深。
邻居是一对北京知青,有一次孩子从北京回来,穿了一条漂亮的白裙子,母亲看着非常洋气,感觉做工也不难,便借回来模仿着做。上身外面是一个白色的短款套衫,里面是一条白色的连衣裙,裙子只有胸前部分是对比色粉红色,然后用手工做的白色布条像鞋带一样交叉成网状。这样的裙子在八十年代的延安几乎是很少看到的。母亲一比一对照着做,抽了个周末,鼓捣了一晚上,第二天我们姐俩就穿着漂漂亮亮的去迎接从老家来看母亲的四姨了。那个裙子我真是穿了好多年,先穿自己的,小了以后又穿姐姐的,我们的都小了以后又分别给了舅舅家的两个表妹。那几乎是我们四个女孩子整个童年时代里最好看的裙子了。
缝制衣服这件事情,母亲就能把自己想象的完全做出来,并成为一个风格。挺有意思的,因为她从小体育好,个子高,上高中的时候在榆林市级篮球赛中拿过奖。她给我俩缝制裤子的时候,就一直以精干为主,她觉得裤子长了,小孩子跑跑跳跳的不方便。所以说来可笑,我和姐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八十年代,已经领先很多小朋友们开始穿九分裤了,不仅短,而且裤口也窄,因为我和姐姐都是特别瘦,母亲觉得买的裤子宽宽荡荡的,穿着很不利索,于是,我们两个腿长的芦柴棒姑娘,就穿着又短又窄的九分裤,出现在校园里,姐姐有一个女同学,有一次在楼梯遇到我,给我姐说,你看前面那个女孩,和你一样瘦,裤子也和你一样短,真是奇怪。我姐哈哈大笑,因为那是我妹。我现在想想,我们这是不是算超前时尚?
那个时代裤子又短又窄,会让人天然的联想到家里穷,裤子短了也没的换。不过母亲不在乎,我和姐姐也不在乎,我们就是在母亲风格的潜移默化下,奇奇怪怪的长大了,而且都如母亲一般,我行我素的性子,不管旁人怎么看。父亲在我二十岁的时候就不在了,我们娘仨彼此依靠、激励的生活了二十年,旁人看来,这母女三人都透着一股子倔强……
其实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倔强的人,我只是祈祷父亲不在了,母亲可以从我们姐俩身上获得力量,母亲估计也如此想,她需要给我们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