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爱情

80年前的战火与情书

2018-08-15  本文已影响1人  前任博物馆APP

1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袭沈阳,东三省落入敌手。中央航空班改组为中央航空学校,设址于杭州笕桥。生于东北的刘粹刚,国仇家恨,一腔热血,报名应考入学。

1932年9月,一位毕业于杭州高级中学师范训练班的女学生,由教育局派往笕桥附近的临平镇担任镇立小学的校长,她是许希麟。

那时候许希麟家在杭州,周末常往返于临平杭州,笕桥航空学校的学生放假外出,多前往杭州游玩。

也许就这样,他们常常在车站或车厢里相遇,或擦肩而过,或远远相视,未交一语。

来年,许希麟收到刘粹刚的一封信。

希麟女士:

初遇城站,获睹芳姿,娟秀温雅,令人堪慕,车至笕桥,匆促而别,然未识谁家闺秀,如是风姿,意不复见耿耿此心,望断双眸……

那年许希麟18岁,拒绝过许多人的追求,初时她对刘粹刚不予理睬。

刘粹刚并不气馁,陆续写了一封封书信寄给许希麟。

快一年后,她终于被感动,回了他一封信:

粹刚先生大鉴:

年来屡获大札,素昧平生,不太唐突乎?结文字交,本毋不可……先生诚意相交,待麟禀知家严慈后,倘蒙家大人许可,他日城站相逢,麟自以礼相待也。

许希麟的父亲担忧飞行员的职业太危险,许希麟听罢笑了,拿筷子在父亲的酒杯里蘸了酒,写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第二年的夏天,两人于西湖畔的天香楼订婚。

2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

当飞行员的妻子,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亲眼目睹丈夫在空中激战的时候。

从此,他在空中战斗,她在高高的阳台望着。

她说:你在天上拼命,如果让我躲进防空洞,这是对我们两个命运最大的讽刺!

可惜,这样一份激烈浪漫的爱情,熬不过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1937年10月25日,中国抗战中击落敌机数量最多的中国飞行员,“飞将军”刘粹刚在执行任务时,为了保住战时十分宝贵的飞机,没有选择跳伞逃生,毅然坚持迫降,但因天黑油罄,不幸牺牲,时年24岁。

为什么不跳伞逃生?因为刘粹刚心里清楚,中国的飞机数量远远少于日本的敌机,毁掉一架就少一架。

他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

希麟

前奉两函,想已收见矣。现不知您仍留南昌或是回了杭州,殊念!

我因为工作关系,恐怕不能常常写信给您,人生本如朝露,事事如梦一切都难预料的,设我不幸,那这就是最后的一封信给您!

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投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远记着,遇着了我这么一个人;我的麟,我是永远爱您的!

3

得知噩耗后,许希麟选择殉情,被及时抢救过来。

她为亡夫写了一封长信:

刚,在你固是求仁得仁,已尽了军人天职。可是我,正日月茫茫,有不知若何度此年华……

如今你已尽了最后的心力,我决心继你遗志,先从基本教育着手,拿你英武不屈的精神,灌输于未来的青年。

1938年3月,国民政府为了表彰刘粹刚的功勋,在昆明创办粹刚小学,由许希麟担任校长。小学礼堂挂满了为国捐躯的先烈遗照,入校学生多为空军在职或遗族子弟。许希麟继承了刘粹刚的遗志,恪守了自己的承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

73年后的今天,飞行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旅行与舞会,洋酒与雪茄。

可当年的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却以这样的文字作为校训: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这,就是培育了中国第一代飞行军官的学校。

至抗战结束

中央航校共有十六期毕业生

1700余人冲天参战

击落日军敌机超过1200架

平均年龄不足23岁

从前人生很短,承诺很长

如今盛世繁华

关于那个年代的一腔热血

却似乎少了一点点反思

谨以此文,纪念那段年月里,那些没有墓碑的生命和爱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