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EMBA教授讲座想到的
又是部门分享的日子,我们一起看了一个EMBA教授的关于制造业供应链升级的分享。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分享的内容,而是看了同一个分享之后,不同的人竟然有完全不一样的反应。
一部分人对这个话题完全不感兴趣,偶尔抬头看一眼,就像教室最后一排一边上课一边玩游戏的小朋友。
一部分人是学霸,比如我,全程专注听,不光要记笔记,还要脑子疯狂加工整合和思考,力求把这些知识和已有的东西结合起来。
还有一类就是老板,我的天哪,他几乎都在看手机,也是偶尔抬头看一眼,略有所思的样子。
最后总结的时候,我分享了我的感受和思考,没什么人搭话,我们老板思路清奇,可能因为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供应链知识,他没有对讲座的内容评价,反而分享了自己的其他感受:
如果以后想成为“专家”,要善于总结和抽象出看起来很厉害的模型,再把例子套进去,这个例子要有说服力还要足够新。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掌握了这种技(tao)能(lu),就可以出去讲(hu)课(you)了。
听到这样的结论,我有点目瞪口呆。在我看来是特别有价值的分享可能对别人来说是老生常谈和套路。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有三点。
第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决定了对待同一件事的不同反应。多去了解别人的思路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比如,在听老板分享之前我满脑子都是对讲座的内容,在听到老板独特的观点之后我意识到原来还有这种思路,也就可以进一步想,这个思路好不好,是否值得借鉴。
第二,作为演讲者,需要在准备演讲时充分考虑听众对话题的认知程度,把信息增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目标。
信息增益指的是对于听众来说全新的信息和观点。我不知道供应链管理是啥,那我看这个教授的视频会觉得受益良多,但是换成老板,已经有了多年行业经验,要给他带来信息增益,内容就完全不同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演讲者会在演讲最开始询问观众对话题了解程度如何。
第三,作为听众,带着问题听确实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是带着脑子还不够,只带笔更不够。我今天没有提前准备问题,不过好在没有只带笔,还带了脑子,一边听一遍加工思考,逼着自己想出了几个观点。
总之,道阻且长,继续修炼吧。
365天,每日更新之20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