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大学生活成长励志

独立思考,为什么这么难?

2017-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Susan的成长加油站

在看《奇葩说》时,我观察到一个好玩的现象:几乎每一场辩论,在正方辩手发言结束后,正方的票数就蹭蹭往上涨;而在反方辩手辩完后,反方的票数又迅速压倒正方,占据上风,票数就这样来来回回打拉锯战。

我认为,这个有趣的现象,反映了一个问题:大部分现场投票的观众,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立场,觉得每位辩手说得都有道理,经常被别人的观点带着跑。

然而,放眼生活,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难道仅仅是奇葩说现场投票的观众?

可以说,在中国,大部分人都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01  依赖媒体“投喂”观点,会钳制你的思考。

今年6月22日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碎的热点事件,直到今天也仍然被很多人关注,那就是“杭州保姆纵火案”。

事件发生后不久,就有媒体造谣:

“男主人和保姆有染,不然不会借10万元给保姆买房。”

在该条信息被证实是谣言后,前些天,又有媒体报道:

“受害者家属林先生吃亲人的血馒头,让绿城每个孩子赔一忆。”

“保安已经尽到了责任,林先生有敲诈勒索动机。”

……

以上信息,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两位自称掌握了内情的微博大V“烧伤超人阿宝”和“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迅速跟进,在没有任何事实和依据的情况下,煽风点火,指责林先生“维权的目的是为了钱”、“吃亲人的血馒头”。

而后,没有思考力和判断力的网友马上对林先生进行人身攻击,至今林先生还在承受着网络暴民的质疑、谩骂和围击。

后来,该信息也被辟谣,大V“烧伤超人阿宝”向当事人道歉。

从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流量为王的自媒体时代,为了获取更多的转发和关注,媒体总是更热衷去搜寻那些有话题性的、对感官有刺激的、能吸引更多人传播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并不需要和事实有关,甚至是与事实相违背。

因为他们深谙传播“恶”比传播“善”更能刺激受众的神经,传播“丑”比传播“美”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因此,为了生存,为了获取流量,很多自媒体的立场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客观和公正。

即使他们手握真相,也通常会截取部分爆点信息大力渲染,作选择性报道去迎合大众,报道他们期待看到的内容,以获取关注和流量,从而实现流量变现。

如果我们对媒体迎合式“投喂”的信息和观点不去思考、不去质疑,不去论证,而是从中选取契合自己价值观的文章,盲目吸收为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便被扼杀在这种“拿来主义”的行为中。

徐沪生老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曾告诫年轻人:离开了学校、老师之后,你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媒体、新媒体。但是,要警惕媒体,不要轻信和完全依赖媒体,不要盲目跟着媒体去读书,去思考。

02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恶的推手。

一个没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从小处说,就永远只能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始终没有自己真正的观点,思维上永远没有进步。

往大了说,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不自知,成为恶的推手。

美国作家阿伦特认为,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如果缺乏思考力和判断力,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恶的代言人。

由此,她提出了一个观点:平庸的恶。

也就是说,当个体失去思考力和判断力,选择随波逐流、听任他人意见、赞同群体主张,就有可能成为他人作恶的工具。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气功热在全国迅速蔓延。

大众的盲从,使气功从神秘变为神奇,从神奇走向神圣。

伪气功大师王林便是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成为响当当的“大师”级人物。

王林会“空盆来蛇”、“纸灰复原”、“空杯来酒”等多种绝活,其自称是从峨眉山修道下山,用气功治好很多人的“绝症”,据王林本人称“治好的人数不止5万”。其中包括给印尼总统苏哈托空手取毒瘤,还被印尼国防部长等请去治疗。

政界、商界、影视界大腕们也是他的拥蹩。

政界人士包括前香港特首曾荫权、前国家卫生部长、红十字总会会长陈敏章,前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等;商界、影视界大腕如成龙、马云、王祖贤、李连杰、李双江、王菲、李亚鹏、赵薇、陈坤、费翔、李湘、李冰冰、黄晓明等。

政坛权贵、商界大亨、一线明星的背书,影响了很多人的价值判断,将民众对王林的崇拜和迷信推向了顶峰。

2017年2月10日,王林在拘留期间病故。

讽刺的是,这样一个能用“气功”治好5万人“绝症”的“民间高手”,能帮无数人“转运”的“超级大师”,却无法用气功“妙手回春”治好自己,也最终没能给自己“转运”,彻底戳破了其“气功大师”的神话。

王林已死,但“王林现象”却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王林们”低劣的江湖骗术和异端邪说之所以能大行其道,蒙蔽众人,根源在于民众思考的惰性、盲从的惯性和判断的随性。

陈敏章,一个受过国内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和严格训练的前卫生部部长,请一个7岁离家、拜峨眉山道士学艺、最多小学学历的所谓“气功大师”看病,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和一出滑稽的闹剧!

生活中,大多数人习惯于以“专家”、“大师”、“学术权威”们的意见为自己的意见。

然而,专家大师毕竟是凡人,也会犯错。正如智慧如马云,也会被王林忽悠得心服口服。

而专家大师们犯错,往往比普通人犯错对社会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影响更大,也更难以纠正。因为在光环的笼罩下,鲜少有人去质疑他们的意见和观点。

那么,专家大师权威人士们的意见不能轻信了。我们,该怎么办?

方法很简单:学会独立思考。

只有拥有了独立思考的精神,有了甄别是非的意识,有了论证事情真相的能力,我们才不会轻易被蒙蔽、被忽悠,才不会陷入愚昧无知的盲从之中。

也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被舆论引导,被媒体利用,才不会让下一个“王林”有可乘之机,也才不会成为坏人作恶的助推手和代言人。

03 独立思考,为什么这么难?

独立思考,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对已知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判断,并辨出真伪的过程。

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思维。

它并不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动拥有,掌握它并不容易,如果没有经过刻意培养和训练,是不可能具备的。

独立思考,远比我们想象中的难。

一、我们的教育不重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中国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都是先被灌输观点,记住结论,再论证观点的唯一正确,这种教育方式从一开始就扼杀了独立思考的空间。

而西方国家普遍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他们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就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美国,批判性思维更是作为大学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

二、懒惰是人的天性

大众永远喜欢那些简单,直白,明了,刺激的东西,因为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舒服地接受即可。

实际上,就是思维偷懒在作祟。

“醋能消毒”,至于为什么,有那么重要吗?

“转基因食品有害”,为什么?太复杂了,记住它有害就行了。

“多晒太阳有好处”,真是这样吗?反正都这么说。

当人们在处理信息的时候,通常只喜欢记住结论,只在乎观点,而不去关注论据和事实,更不愿去思考得出这个结论的逻辑。

而独立思考恰恰需要大众用严密的逻辑,依据事实和论据,去推导得出结论。

因为,独立思考就是要对所接收的信息和观点进行合理批判、质疑和“找茬”,要做到这些,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这种劳心费力的大工程,让天性懒惰的人们望而却步,主动放弃。

但是理智又告诉人们,那些专业的、有用的、含金量高的东西,从来都不可能轻易获得,永远都需要耗费脑细胞,不断训练,长期积累才能获得。

三、人是情绪的动物,容易被先入为主的情感主导。

我们大部分人,容易被情绪感染和调动,思维总喜欢顺着自己的立场走,而改变自己秉持的立场和观点又是艰难而痛苦的。

比如在刘国梁卸任国乒总教练事件中,在媒体大肆渲染刘国梁魅力出众的人格、真诚闪亮的人性、归顺凝聚的人心等优点后,很多人感情的天平自然倾向刘国梁,这其中包括我,都认为刘国梁受到了“不公”的待遇,他值得被更好地对待。

于是,在刘国梁的“优秀”和体育总局“不近人情”的强烈对比和舆论的持续发酵下,国家体育总局和苟仲文局长自然而然成了网民情绪出口的靶子。在这一过程中,与其说网民是为了声援刘国梁,不如说是为自身满腔自以为是的“正义情绪”要一个交代和结果。

然而,在如此主观情绪主导下的立场和观点,终究不是为了探寻事实和真相,反而成了横亘在独立思考面前最大的障碍。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独立思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终究只是少数人具有的品质和优点的原因。

04 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做到独立思考虽然很难,但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又都离不开这样的能力。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

一是分清事实与观点。

事实就是已经发生或存在的客观状况,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比如: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

蜜蜂会酿蜜。

观点就是个人主观的看法、想法、判断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比如: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

蜜蜂酿蜜是为了给人类享用。

(其实,蜜蜂酿蜜主要是喂给其他幼蜂和蜂王吃,只不过是人类强取豪夺,并站在人类的立场上美化蜂蜜酿蜜这一行为)。

明晰两者的概念后,能正确分辨自己对当前内容的理解是真正的“事实”,还是个人的“意见”,对观点的论证非常重要。

因为,基于事实的观点才可以采纳,如果是没有事实依据推论得出的观点,则需要谨慎对待。

在美国,从小学起就开始教育学生如何区分事实和观点,随着年纪的增长,还会教授他们如何运用。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学生普遍敢于提问,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原因。

二是学会提问,这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最有效的方式。

对于任何观点和意见,不要迷信,更不要不加思索地接受和肯定,而要提出合理质疑,理性思考并发问:作者的论题、结论和理由分别是什么?作者列出的论据和事实是否靠得住?这些论据和事实又能否支撑结论?作者论证的逻辑是否严谨合理等?

Always remember:Opinion is cheap.

(永远记住:观点是廉价的)

对于一个论题来说,观点并不是最重要的。

其背后的逻辑、事实和论据才是最本质的东西。

此外,判断一条信息之前,请尽量找到消息源,因为可靠的消息源会带来更客观的信息。

只有经过以上一系列步骤的提问,合理质疑后得出的结论,才是可信任、有价值的,也才能真正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里。

三是多从正反两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当你看到一条新闻或一则观点的时候,要先从正面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分析论据和事实,去论证正方观点的正确性;接着再站在反方的立场,逻辑缜密地去论证反方观点的可靠性。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你可以同时掌握相对全面的信息源,从根本上杜绝了片面观点导致的愤怒与偏激。

此外,对和自己相左的观点要特别重视。

看到和自己截然相反的观点,要特别留意、要积极思考,要谨慎论证。按照独立思考的步骤,去看事实、看依据,看逻辑关系。

有时,正是这些对立的观点,促使我们去探索和思考,从而能得于修正自己先前不成熟的观点。

法国科学家庞加莱曾说:“正是例外让事情变得重要起来。我们不去寻求相似,我们要全力找出差别,因为它们最富有启发性。”

如果我们只关注符合我们当前价值观的观点和意见,这种方式只不过是在寻找认同感、强化自己固有的观点而已,对于培养逻辑、培养论证能力和思考能力毫无帮助,毫无价值。

最后,对于那些我们无法查证的信息、无法获取的事实和真相,那些超出我们专业范畴、无法判断的意见和观点,该怎么办?

对此,我想引用美国著名作家罗素先生提出的一个大致靠谱的方法,作为本文的结尾:

如果专业者一致肯定某个结论,可以暂时相信。

如果专业者一致否定某个结论,暂时不应该相信。

如果专业者对某个结论有分歧,不能择其一端而不疑。

-------- Not the end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