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己和情绪待一会儿,不也挺好么?

2024-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a优游

周末,去书店享受闲暇。

露台上的饮品阅读区,阳光明媚,微风习习,舒服得让人想放空脑袋,就那么静静地待着。

等饮品时,恰好看到有可以晒太阳的两个座位是空的,心中暗叹:完美!妥妥地坐下来,沐浴阳光。

旁边遮阳棚下的三人沙发上,坐着一家三口,面前摆着的,是一壶菊花茶。那个很漂亮的幼儿园阶段的小女孩可能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妈妈一直在柔声安慰。

“丢了就丢了,下次我们再串一个不就行了?我们再整一个更漂亮的,好不好?”女孩妈妈不停地说,但女孩始终没说话,闷闷不乐的样子。

女孩爸爸坐在旁边若无其事地玩儿手机,跟绝大多数爸爸一样——置身事外,是他们很牛的能力。

“你要是再不高兴,我们下午的时间就浪费了,也没法看书,也不能干别的了……再这样下去,我就不管你了,你就自己待着生闷气了要不我们赶紧看看这本书,好不好?”说着,这个妈妈就拉过女儿,把书塞到她手里。

或许是怕被“抛弃”,小女孩接过了书。

我扭头瞥了一眼,似乎刚哭过的小女孩,百无聊赖地看着那本书,心不在焉。

看样子,那小女孩可能是弄丢了心爱的手串,伤心难过,而妈妈特别想让她立马就开心起来,除了喋喋不休地劝说外,就是用“威胁”让她跟“坏情绪”隔离。

实际上,小女孩最需要的可能是“共情”——心爱的东西丢了,是会很难过的,要是我,我也会哭的,想哭就哭一下吧!

总之,她得被允许“有坏情绪”,她的不开心、难过等情绪需要得到认可,而不是被打压、嫌弃、逃避。

接下来,她大概需要自己跟情绪待一会儿,慢慢接受心爱的东西丢了又找不回来这个事实,然后自己消化掉不高兴的情绪,平静下来。

否则,她只能表演开心,或沉默以对。

长此以往,她将无法接受自己真实的情绪,只能用大人希望的样子来做给大人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