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荞面
由于入场式的表演彩排站了一下午,回来就瘫了。在稍躺的间隙里思考晚饭做啥呢?唉……先洗早晨做早点的锅吧。洗锅时,看到了窗台上放着的荞麦面,灵机一动,做荞面。
想想已经有二十五六年没有自己做荞麦了。因为自己只会做一种荞麦面,而那种做法的荞麦面让我排斥了很多年,那就是茨壳子。荞麦面做的饸烙面,搅团,棒棒面,我都吃,唯独不吃茨壳子。
记得那是九一九二那两年,我在陶二以及李家圈任教,第一年领着一个上中学的小叔子,一个上五年级的姑子在学校里住。第二年他俩都上初中了,又增加一个上五年级的小姑子。那时一天三顿饭都必须做。早晨和晚上是面,中午是米饭。早晚的那两顿面,一顿是荞麦面,一顿是白面。
对于荞麦面,一开始是不会做的。全是我婆婆教我的。从和面到如何做最简单的茨壳子手把手教。荞面比较吸水,和面时,把水倒进去,用筷子搅拌时根本没反应,不像白面,到点水搅一下就有疙瘩。于是,有时候等你觉得有疙瘩的时候,揉起来就软的不行了,要不水少了就硬的不行。婆婆说,稀了软了加面,硬了加水。有时就会和一大块面么。经历几次琢磨,面能够和的像样了。
荞面比较苏,不适合手擀面,一擀就破,就烂,只适合做饸烙面,搅团和茨壳子,而里面最简单的就是茨壳子。把和好的荞面揪一块,揉搓成条,然后揪像指甲盖那么大小,放在掌心,用大拇指一按一茨一卷就成。其实说着简单,也实践了不少次才成功的。
来自网络那两年里,有时早晨起来就和二姑子(那时二姑子特别懂事)两人茨一大案板荞面茨壳子,我炒一锅土豆汤,下连锅面;有时下午放学我一个人茨那一大案板茨壳子。总之,每天必须有一顿是荞面茨壳子,其他荞面的做法我都不会。两学年下来后,就对荞面茨壳子产生了严重的排斥。
来自网络等家搬到灵武后,我大姑子一家也来了,和婆婆小叔子以及两个小姑子租了一家院落住着,吃饭都在一起。我大姑子手巧。会做荞面搅团和饸烙面,还会做荞剁面。于是我们走出了每天必须吃茨壳子的生活。那以后的很多年我都不吃茨壳子。后来生活好了,荞面也吃的少了。现在,它成了粗粮类,成了改善调剂品。如果想吃可以到饭馆去吃,或者到我大姑子家吃。如果山里谁家办喜事,那顿饸烙面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就为了吃那碗荞面饸烙才去吃席的。
来自网络对于我来说,过了九几年后,就再没有独自做过荞面。今天就想着做一顿试试。汤炒好后才和面的,手生了,和的有点软,在茨的时候就加入了一些白面。而且茨的也很难看,不像当年茨的圆圆的,窝窝的,大小都差不过,生的好看,煮熟了更好看,像卷着的耳朵一般。如今有的就像一张小面皮,不卷不窝。我还试着捏了几个窝窝,也不行,没有像婆婆捏的背部一圈一圈的花纹,甚是好看……
饭厅拍摄吃饭时,女儿高兴的看到那一碗大大小小的茨壳子说:“妈,我最爱吃这个了,奶奶会做,没想到你也会……”我笑了……她可不知道她妈妈当年那个纠结难长哦……
时隔二十几年,那两个学校如今都已不存在了,但那曾经的学校大院里,留下了我们许多无法忘记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