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去医院我没陪着
早上七点多和老爸打电话,准备开车带他们去医院查体。电话那边的爸爸又不想让我开车一起去了,想骑电瓶车和妈妈慢慢去。
已经收拾妥当的我特别疑惑:“为啥呢?在头天晚上不是已经说好了吗,我陪你们一起去的”。

妈妈的理由是太阳出来了,俩人骑电车慢悠悠的逛逛也挺好。爸爸接着说,骑车也不过20多分钟,反正我们这个年纪去医院查体,就是这一天主要的事了,医院里老同事多的很你放心吧。
抬眼看外面露出红彤彤的太阳,我也就不再执意,就让爸妈俩人骑车吧。
穿戴整齐收拾妥当的我,放下手里的车钥匙,坐到了沙发上。
从书房出来的先生很诧异:“不是说好七点你陪爸妈去医院的吗,时间都到了咋还没去呢”。
我把爸妈的话向先生复述了一遍,先生冲着我说:“你这个闺女啊,实在是不孝顺。这大冷的天,两个70多岁的老人骑着电瓶车,你也放心”!
先生的话说的其实有道理,毕竟爸妈都是70多岁的人了,这样冷呵呵的天气,俩人骑着一辆电瓶车出行,确实有些辛苦。
我明白先生的感受,他是以一颗为人子女的那份孝心,体谅到老人的那份辛苦。
作为爸妈的亲闺女,并不这么想。
先生会觉得老人家去医院,是一件特别要紧的事。可是在医院工作了一辈子的爸爸,去医院只是常规性的,有计划的去做一个健康查体而已。
尽管70多岁的爸妈生理层面已经是真正的老人,可是他们从心态到身体都还年轻着呢。
只要是天气晴好的日子,爸妈准会全副武装的骑着电瓶车出行。爸妈频繁的回距县城十几里路远的老家,也会特意绕很远的路,去县城另一边的公园逛逛。甚至会载着妈妈去距县城几十里外的乡镇去赶个集,只为去感受一下集市的那份热闹。
70多岁的爸妈心态年轻的很呢,尽管退休后的日子看似重复,但是他们总会创造机会,一起去感受一些新鲜的有趣和不同。
对于去医院查体啊,拿药之类的事,更是从不让我们操心。
爸妈甚至会为了确认血压的数值,去这个医院测测那个医院测测,尽管家里的血压计有台式的,有电子的好几种。
一开始我真的不明白,至于吗?为了一份血压的数值,这个医院那个医院的奔波。
后来爸爸和我聊天,说今天去这个医院测血压遇到***,去那个医院,遇到他年轻的同事***。如果碰巧我也认识他那个同事,爸爸的话题就会宽泛延展起来。似乎每一次去医院,遇到他曾经的同事,都会激活他当年工作时的一些场景。
爸爸做事严谨认真,他每次去医院查体或者拿药,他提前一定会做好规划的,去这个科室去那个科室,怎样挂号怎样拿药,爸爸和妈妈配合的很好呢。
细心的爸爸会记录他们查体的相关数据,用药的详情。爸妈去医院看病,常常会让问诊的大夫惊讶又惊喜:你们准备的真详细,懂得真多呀。大夫们喜欢这样的医患沟通,省心也高效。
在医院工作了一辈子的爸爸,常常会在医院被动的做导医呢。
作为女儿的我真正带着觉察去感受爸妈这些行为背后,有了深深的感恩。
感恩爸妈这份热情积极的生活态度,当孙辈们都长大,不再需要他们特别照顾后,他们努力在乏味的日子里去创造一些新鲜感。
他们把健康当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去适当的运动,去吃新鲜的食物,合理的搭配膳食结构,他们更会有计划的去做一些,健康相关的查体或者咨询。
因为走出去的越多,他们遇见的就越多,生命中因为更多的遇见,也就有了更多的新鲜和有趣。
看似我好像是个不孝顺的女儿,是因为看见了爸妈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更懂得也接纳他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