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有了一个孩子
一直以来我都很抗拒类似于前言或者序章这样的东西。因为我始终觉得,以我肤浅的文笔,并无法为我的故事烘托出他应有的氛围。就好像我越试图铺垫这篇文章的前景、来历,它就越死板的刻在我的备忘录,我的办公软件里。
我始终无法形容那种感觉,就好像活跃的大脑总是在不经意间打好腹稿,有时候我甚至能细致的照顾到那个故事里所有人的动作,神态。但每到提笔,我想起的就一句话,“还是算了吧”。
能力不足可以理解,也足够让人退却,尤其是像我这样懒人。提笔就已经是兴趣所致了,偏偏还不能像别人一样下笔如有神,犹犹豫豫,到最后一事无成。
但是,偏巧我又是一个极其感性的人。我会放弃是真,放不下也不假。于是以此往复,至今可能也有三年了吧。
高二那年,我十七岁。在大多数人眼里,这都该是花一样的年纪,其实不然,我生活在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里。那段时间,父亲,母亲,姐姐以及家庭在我的脑海里几乎是完全可以分开的几个词语。
我常常在想,年轻人好像很难真的伤心,也不容易真的快乐。白天我会和朋友会抽午休的时间在教室里刷立体几何和三角函数题。我们时常玩闹,大笑,好像自己是世间最无忧无虑的精灵。到了晚上,我们却在枕边播放着悲戚的歌曲,仿佛世界都在与自己背道而驰。
也就是那段时间,我开始了我的“阳光型抑郁症”之旅。我想以最云淡风轻的把自己所有的血泪史写下来,然后通过交流,通过书稿,通过网络,告诉所有人。
我开始不再流泪;开始看《告别天堂》;开始喜欢宋天扬、喜欢方可寒这样现实又有质感的女性。我觉得我好像可以感同身受她们的选择,她们的痛苦,她们的无奈。除却心头笼罩着的那一团漆黑的,粘稠的如同黑雾般的悲伤,我甚至觉得自己可能真的长大了。
也就是那段时间,我萌生了写自传的想法。为此我查阅了很多书籍,打了很多的草稿。最后决定把自传的名字定为《永乐》和《常安》,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它还可以有一个甜甜的番外,叫做《稚子》。
但是,为什么最后还是没有写下去呢?我想了想,也找不到原因了。但左不过是因为文笔尚缺,写了一些就觉得不够美好,停下了。或者是因为精力不够,坚持不下去了。再说得文雅一点,大概就是时间阉割了我对于疼痛文学的执念,初时不觉,等反应过来觉得自己实在太过太矫情,也是有的。
总归放弃了,就是放弃了。所幸我也不是一个足够长情的人。对兴趣不长情,对放弃也不长情。情之所至,想要重新提笔写两句心里话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木已成舟,往事种种,皆已成过眼云烟,实在没有再提及的必要。于是,想来想起,我终于把自传改成了《假如我有了一个孩子》。
这是一个很奇妙也很无厘头的设想,我并未怀孕,孩子甚至不在我未来五年的规划之内,但我一直在想,假如我真的有个孩子呢?
他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他会给我带来怎样的变化?而我作为一个母亲,在受了一些所谓苦难以后,我会有怎样的教训?我会给予他怎样的生活?怎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