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一种“契约兽”

2016-12-20  本文已影响10人  普法小故事

“契约兽”一词来源于一些虚构类小说,在小说中,主人公在主角光环的照耀下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得到一些意外的惊喜(serendipity)。而有的主角有机会获得一个忠诚度极高而且犹如BUG存在的超级“契约兽”。那么很可能我们身边的人也有这样的“契约兽”呢,比如莫扎特的音乐天赋,音乐于莫扎特便是他的“契约兽”;梵高的绘画天赋,画画于梵高便是他的“契约兽”;佩雷尔曼的数学天赋,解决数学问题于佩雷尔曼便是他的“契约兽”.....

很多天赋灼灼的天才出生就意味着他的“契约兽”便伴随而生,而大部分人是普通人,当然也有普通人挣扎着最后也能找到他强悍的“契约兽”,那么于自己来说“契约兽”是什么呢?最近发现写作是我的“契约兽”,当然不是BUG级别的“契约兽”,而只是“契约兽”中最普通的那只。

没有强悍的“契约兽”伴随而生也无需去忧烦,仅仅训练自己找到的一只也可以让自己获得内心的丰富。如果有人想做成什么模样,那就去尝试去假装,一开始也许是漏洞百出,也许是贻笑大方,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那些假装的形象便会对那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最终有机会成为他的内心一块割地。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形象的例子,很多影视剧中的“潜伏者”,假装成为对方的人,没有人能够发觉,如果组织不去号召他们,也许他们就从此成为了对方的人。而有一些君子,开始也许是从“伪”君子开始的呢?

文字于我来说,就是我的思想结晶,虽然很多内容不值得推敲,可是一旦写下并发表,于己的感觉就如同签订了一份契约一样,那契约摆在那里,督促着自己就要这样去做,自己写下了自己向往成为的样子,自己如果违反了契约,那写便没有了意义。而自己每每写字前、写字后,都会进行思考。思考内容的同时会发现,即便是文字,也同样夹杂了很多的个人情感,而对于某些事的厌恶却呈现在自己的文字中,这又是对于自己“契约兽”灌输不良的信息,思考之后不断改进地同时,也是梳理自己情感的过程,情绪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人人不可或缺,这就会发现文字的另一个好处,那就是疏导情感,把杂乱的情感梳理出去。

文字是一种“契约”,一种督促人的契约,希望你也找到自己喜欢的“契约兽”,哪怕它不是小说中BUG一样的超级兽宠,于你提升心境,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也是极好的。

中国的唐代古诗据记载留存下来的足足超过一万多首,最终在时间、空间的筛选下,仅仅筛选出“唐诗300首”;古典音乐据记载发表了100万部,最终在时间、空间的筛选下,经常演奏的可能还不到200首。我们中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达40万本,而这些图书在时间、空间的筛选下又能有多少最终被后人做为经典呢?

有人这样说“我之所以不停地读书,就是想在我死前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够更加清晰一些。”世界的复杂性,只有那些不停探索的人才会发现复杂的美感,而我们于世界最终不会留下太多的贡献,仅仅期待能够留下一些点滴地记录,留下目前70亿分之一的思想,也许过后还会留下一些自己拙劣的其他作品,那样足矣。读书、写作仅仅是一种方式,还有其他的“契约兽”等待开发。

希望文字于你有益无害!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