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人生旅途故事

老寨

2017-08-05  本文已影响981人  岁月之平凡

小寨老了。

是真的老了,老的连啥时间丢了自家的宝都说不清了。

六、七十年代,那时我年幼,但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满寨子,到处都是刻了古体字的青石碑。

有的方方正正,古朴敦实。有的碑身是长方形的。走入寨子,鉴池旁、老井边、百龄皂角树的花盖下、乃至村民家门口,入眼皆是。它们是被寨里的人当成石凳而坐的。连直通寨门的长条石阶,整整齐齐都是清一色的古色青石……

许多年后,想起这些被岁月打磨得锃光发亮,刻了祖先笔迹的青石,在小寨随意随处摆放着,就会想:圣贤的先人们,会是把这些宝贝,当做小寨的一根根肋骨了吧。

如此随心随性摆放,他们定认为:有谁会忍心去取别人的肋骨,若被取,彻骨之疼定会感知到吧。

先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现代一些人,竟然把魔掌伸向那些祖祖辈辈已与小寨骨肉相连的青石碑,一夜之间,能入他们之眼的,全都不翼而飞。

民风再纯朴,可搁不住外人贪婪之心,觊觎已久。

如今走进小寨,却再也不能随处可见那些夜夜入梦的青石碑,留下的石碑大多是后来挖掘出来的……

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原有二三十户人家,后来大都搬走了,只有几户恋旧的老人守着这片家园,如今故去的故去,剩下的更是寥寥无几。

几户人家,老房子老树,斑驳的寨墙、古老的青石板、有着美好传说的鉴池……寨子里巍峨的庙宇,更象一位饱经风霜的百岁老人,满目疮痍,向世人诉说着老寨的曾经……

没了人气的小寨老了。

没了青石碑的小寨更象被抽取了筋骨的老者,没了精气神,真真成了老寨。

我曾在此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夜夜梦里全是以前她的音容笑貌 ! 她承载了无数小寨后人太多太多美好的记忆。

一、小寨位置

小寨象北邙丘脊上振翅欲飞的一只老鹰,二面临深沟峭壁,东南各有寨门守护。

东汉至隋唐近千年间,朝廷均在寨门外驻有部队,皇帝登高阅兵一览无余。

小寨虽小,却是古时兵家之重地。

小寨南门
小寨东门

二、庙宇

寨子里座北朝南,巍然挺立的一座庙宇,俯瞰着寨子唯一的一条街道。

她象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又似见过世面的老寨代言人,向世人诉说着老寨的风流……

打我记事起,庙里仙人像已无。她成了书声朗朗的读书堂。寨小人少,却一代一代从此走出了许多官员、商人、医生、教师……

二仙庙

三、老井

那时,当光溜溜,被绳子磨得乌黑发亮的辘轳变成可爱的胖子,那一桶甜丝丝、冬冒热气、夏吐寒意的井水就会从十八丈深的井底升起。

夏天,刚从井底汲上水,母亲常会迅速扯过系桶的粗铁环,令我们闭眼,拿起一环放于我们的上眼皮,那一刻,清凉惬意会从眼皮倏地直达全身的每一个毛孔,美其名:养眼。

多年以后,一想起老井,那种感觉会嗖的传遍全身。

深井水甜,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老井的水永世难忘。

四、鉴池

小时候,我们叫它"坡池″,因为它依坡而建,至今我仍觉得它是个谜,丘陵地带缺雨,而雨水囤积形成的池,却很少见它干枯过。

老人们口口相传,这池中有一蟾蜍,只要它一叫,小寨必定出贵人。

夏夜,我还真闻听过其鸣声,老人们会随口说:今年小寨哪家娃子又会考上大学啰 !

这象个美丽的传说。却又象真又其事。

清代廪生郭震一为小寨人。郭震一品德高尚,一生教书育人,桃李芬芳。他的后人也是我的一位本家叔叔,事业有成。

郭震一家老宅临"坡池″最近。

郭震一有诗作:离离月中桂,皎皎广寒宫。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文人的高雅可见一斑。

鉴池 诗碑

四、百年老树

我小的时候,两棵百年老皂角树分别种于"坡池"东西两侧,两巨树遥遥呼应,几十米高的树冠如华盖在高空紧紧相拥,浓荫遮天避日。

故此"坡池"一度成为孩子们游泳的乐园,大人们纳凉聊天,吃饭娱乐的天然游乐场 !

数百年的老皂角树 五、关帝阁

史料记载,小寨南寨门望楼上明代建有关帝阁。1944年,侵华曰军攻占洛阳城,关圣帝君檀香木雕像被掠,至今不详。

关帝阁

小时候,我们把"关帝阁"叫成了"观远阁″。尤其是晚上,站其上,洛阳城万家灯火闪烁 !

少女时代的我,常常想:多么遥远而又似乎能触手可及,将来要有一盏灯属于我,该多好 !

如今,我已在洛阳工作、生活了将近三十年,每次回老家,登之观望洛阳城,心里总有万千感慨!

每回梦里,小寨依昔 !

故去的爷爷、奶奶、和母亲音容依旧 !

青青石碑!依依难忘 !

如今政府的保护工作正进行中,以上的部分图片均为政府初步修缮后的效果,后期仍会继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