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简史(017)
以“马后炮”的视角看,当年福特 Model T 和劳斯莱斯“银魅”分别是家用车和豪华车这两条车道上的赢家。然而,这些车道在二十世纪初并非清晰可见。当时的汽车人不会想到,不消几十年,杜兰特、兰切斯特这些叱咤车坛的大佬们,便已埋没江湖;而迪奥-布东、庞阿尔这些家喻户晓的汽车名牌,也将销声匿迹。同样会令他们诧异的是,起初不被看好的内燃发动机居然超过充满希望的蒸汽动力,独领汽车动力风骚百多年;毕竟1900年前后,不少人还相信汽车的动力来源一定是“汽”而非“油”。
不过,对蒸汽的乐观并未持续很久。康涅狄格州的美国汽车公司从1899年开始做蒸汽车,到1903年,公司开始转型生产汽油车。七年后,另一家做蒸汽车的公司,俄亥俄州的怀特汽车公司,也步其后尘,转而生产燃油车。促使蒸汽车公司纷纷改弦易张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安全性和能源补给便利性的考虑。(有点像今天人们对纯电动车的纠结。)在蒸汽车发生了几次骇人听闻的爆炸事故后,这一技术的推广更是雪上加霜。
1906年,旧金山对燃油车的公开支持则给蒸汽车的寿终正寝钉上了最后的棺材钉。那一年,旧金山发生大地震。两百多台私家车,在标准石油公司提供的1.5万加仑汽油的支持下,投入了震后营救行动。事后,旧金山市消防总长向媒体感慨道:“以前,我对燃油车的价值不以为然。经过这次救灾,我完全理解了其意义,并为之所折服。”内燃机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它的蓬勃发展让人们忘记了对蒸汽车曾抱有的希望。
燃油车“战胜”电动车则花了相对较长的时间。当蒸汽车逐渐暴露问题时,电动车在很多人眼里是上佳的解决方案,电动车的发展也因此欣欣向荣。1897年,费城工程师亨利-莫里斯和佩德罗-萨罗姆在纽约成立了“电动出租车及运输服务公司”,由“电力储能电池公司”提供支持。1899年,受业务成功的激励,他们将公司更名为“电动车公司(EVC)”。
然而,当时的电池技术还处于铅酸阶段,这类电池渐渐地出现很多问题:首先,电池太重,每辆EVC车上的电池重达1600多磅;其次,腐蚀危害,电池液经常渗出,造成车辆腐蚀严重;最后,充电困难,曼哈顿以外,几乎没有充电设施。其实,这些难题,即便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决好,何况一百年前?!因此,运营十年的EVC于1907年陷入困境也就不足为奇了。电动出租车在纽约街头坚持到1912年。到了1914年,几乎没有人再生产电动车了。1919年,美国商用车中电动车占比不足1%,而私家车里几乎没有电动车。
从此,寻找安全、轻便、经济、高能的电池技术成为业内共同的努力方向,而这一努力一直延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