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生活

2016年终总结(一)——行路

2017-01-02  本文已影响213人  Maphy

2016年即将结束。这是重要的一年,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我自己。这一年里,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十几年来未曾发生过的大事,而我也拥有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经历。这些事情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虽然我从未写过年终总结,但是,对于2016年,我觉得有必要认真梳理一下。

行路

2016年我去了很多城市,成都,绵阳,江油,都江堰,眉山,合肥,北京,上海,美国罗彻斯特。我不是一个爱旅行的人,我并没有刻意的想去这么多地方。或许是机缘巧合,这一年里,我走遍了中国的天南地北,也第一次走出了国门。要说欣喜与激动,并没有多少,更多的是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有的。对一些事情的思想和认识,也与之前大不相同。

北京

我去北京是参加由清北复科南五个学校联合举办的五校联盟博士生学术论坛,专注于物理学科研课题,由五个学校轮流举办,今年是第三届,由清华大学举办。这个论坛基本上集合了全中国最顶尖学校的物理学科中的最顶尖博士生。流程相对简单。时间一共三天,第一天,各个学校的优秀青年教授作一个报告,第二天,学生们分研究主题分别作报告,第三天,评选优秀报告,并且由各个学校的老师宣讲博士后政策。客观的讲,我的水平在所有参赛学生中应该是垫底的,但是我的心态比较平和,我的目的不是比较,而是观察和学习,看看国内理论学科的第一线水平是怎样的?国内最优秀的研究生是怎样的?同时也想看看北京这个城市是怎样的。

首先,作为国内的超一线大城市,北京这个帝都确实名不虚传,雾霾非常严重,人也非常多。地铁里可以明显感觉到更加拥挤,大街上,行人也非常多。雾霾严重到看不清马路,身边的同学也有非常明显的不适感。我们晚上在清华北大所在的中关村五道口区域,游荡了一下。商业集中度,知名企业的集中度,以及人流量,都名不虚传。虽然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显得有些杂乱,但是确实是一线大城市的水准。我有点能够体会到为什么每年那么多人涌向北上广深了。清华北大的区位优势无疑是傲视全国的。北京有点像一个财大气粗的土豪,抽烟喝酒,一脸横肉。你可能会为了金钱和利益靠近他,但是如果说他有什么真让你真心喜欢的地方,恐怕是很难找到的。

所有参会人员拍摄于清华大学理科楼前

我和小伙伴还去了天安门广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观了故宫,游览了王府井大街。天安门和故宫,要说气势,和电影电视里的一样,甚至更甚,但是细看之下,雕梁画栋,不免沧桑。神圣感固然是有些损失,但是亲眼见证了这些动荡历史潮流中巍然不倒的建筑,历史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历史纵然再遥远,那也是一砖一瓦累积到今天,绝不是历史书上的虚妄的文字。如今我们看古人正如未来之人看我们。每每想到那些高耸的,宫墙城楼,看问题的视角也多了些许纵贯古今的宏大。然而王府井大街呼吁让人失望的多,论繁华程度,自然远比不上上海的南京路,要说是南京新街口,估计,也有点悬。就是那旁边民政部监察部,走几步一个部委,让人感觉到政治之都和商业之城,毕竟还是不一样。

北京之行,首都的繁华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反倒是一个老问题,又让我重新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我和清华,北大那些最顶尖的学生之间,到底有多少差距?以前我不愿去细想这个问题,因为以前每次想他的时候,心中总是有些自卑感。现在,心态差不多已经足够成熟,能够冷静的想一想。经过一些观察,我觉得一个人在学生时代能够走到金字塔的顶端,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两点:一是,自己想做的,正是需要我做的,即兴趣与责任的统一;二是,个人与环境的良好契合,协同演进。道理虽然简单,实现起来却不容易。实现这一目的的细节需要在2017年认真探索。

绵阳-江油

我去绵阳和江油的目的是为了参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结束之后,我和家人短暂的游览了蜀地风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前称为九院,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他是中国唯一的核武器和战略武器研制单位,每年暑期,他们都会邀请很多学生来参观,主要是为了增进学生们对该单位的了解,并且在招聘的时候能够吸引到更多人才。此行我们算是大开眼界,不仅看到了核武器模型,也看到了神光一号,聚龙一号等超大型科研装置,还有众多先进的科学器材。算是见识了中国工程和军事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顶尖水平。

摄于江油市李白公园

四川小城的自然风光不错,山清水秀,气候相当宜人。自然风光虽美,却不能常留于心,对我影响最大,甚至深刻改变我的认识的,是两个讲座。

第一个是工物院人事处负责人讲的,主要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他说他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x射线拍摄核裂变早期的影像,这些影像的精度对后续的理论研究至关重要,理论研究人员非常希望他们的图像精度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提高十倍,他们觉得数学方法上的改进是最为可行的办法之一,有一年,他们看中了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一个博士生,非常希望他能来他们研究所工作,开出了他们能够提供的最高档次的安家费,他们觉得那个男生家庭条件不算太好,也来自西部小城,来他们所工作不会有什么顾虑,然而最后那个博士生还是放弃了,他们问他原因,他说,他的女朋友不希望他们离开上海,去绵阳这样的小城市,他女朋友说,宁可在上海摆摊,也不去绵阳。(大致内容,可能不准确)

这个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甚至在几个月后还时不时的想起他。每当身边有些同学找工作的时候,我就会想,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在谋求个人职业发展的时候,需不需要情怀?这个情怀,指的当然不是罗永浩用来卖手机的情怀,而是钱学森邓稼先们的情怀,是让我们造出了原子弹的那种情怀。现在的年轻人,有比以前更多的机会,更好的生活,为什么他们就被耀眼的繁华困在了一个城市呢?即使他们自己不被束缚,为什么他们的伴侣,父母,要争先恐后的去束缚他们呢?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的现象,市场经济的糖衣炮弹早已证明它们的威力远远大过社会主义的爱国情怀。然而,思考良久,我觉得这一现象背后需要更为深刻的思想。当我们事事为自己的时候,我们真的能够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一点,博弈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早已作出了解释。如果没有超脱自身之外,更为宏大,更有意义的理想作为支撑,我们就没有刻苦努力的动力,持续前进的方向,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及志同道合的盟友。如果我们不是去一个需要我们发挥更大潜在价值的地方,需要我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而是去一个把我们当做工具,当做螺丝钉的地方,我们又如何使我们有限的人生具有更大的意义呢!这种选择不是为了虚无的荣誉,而是为了我们自己,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自利”。

第二个是一个引进人才讲的。他谈及他的学习经历的时候,说他的国外博后导师对他的影响很大,那个老师尽心尽责,教会了他很多东西。提问环节,有个同学问道,如果我们没有遇到这样一个好老师怎么办,如果我们的导师更关心自己而不是自己的学生怎么办?他一开始表示这确实是一个很普遍有很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人的一生是很长的,谁都有可能进入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环境,面临一个棘手的处境,我们要意识到这样的困境只会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发掘困境中对我们有利的方面,同时积极的做好准备,当人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时候,把握好。意思大致如此。

道理听起来很简单,然而我觉得这其中蕴含中一种看问题的新视角。当我们年龄渐长,接触的社会越来越广,面临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无法在短期内解决,无法靠自己解决,甚至根本就无法解决。很多时候,我们还容易被这样的问题困住,心理逐渐走向失衡,有的人开始听天由命,有的人开始剑走偏锋,但是我们的视野如果能够更长远一点,更有耐心一点,事情就会逐渐像好的方向发展。

美国罗彻斯特

我去罗彻斯特是去参加由美国光学学会举办的学生领导力会议以及同期举办的光学前沿学术会议。说来惭愧,我去参加这个会议并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而是因为我担任了我们学校光学协会的主席,每年美国总部均会在全球各个学生分会邀请一个人去参加会议。为了办签证和坐飞机,我又去了两次上海。

OSA 100 周年历史纪念墙

这是一次有趣的旅行,我上海浦东出发,坐了12个小时的飞机飞到美国底特律,而后又转小飞机,到达美国北部,靠近美加边境的罗彻斯特市。这次旅途中我和小伙伴们租车游览了尼亚加拉大瀑布,参观了罗彻斯特大学,体验了国外的Party,感受了美国的食物,和外国的小伙伴们进行了交流。虽然做了很多人生中从未做过的事,但是确并没有多少惊奇的感觉。全球化的互联网世界,大多数事情之前早就在各种美剧、电影里见过了。实地的体验只是为之前的虚拟体验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参照。

总的来说,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下面这几样:1.人少车多;2.现代设施的普及,很多东西虽然有些年代,但是不会给人破旧感。3.黑人,很多服务人员,比如空乘、宾馆前台、机场保安等等,都是黑人居多。大街上总有一些黑人到处游荡,而且那种游荡的感觉很明显,十分缺乏安全感。4.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较高,价格相应的也十分昂贵。最重要的是即使你想讲究一下,也基本没有便宜的选项。5.历史的积淀很深厚,市中心能够看到很多高楼大厦,博物馆、公园、百年历史的教堂等等,没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积累很难留存下这些。6.经济确实不太行,有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会出来干一些服务员之类的工作,市中心很多大楼都荒废了,工作日的中午也看不到什么人,即使大瀑布这样的景区人也非常少。7.胖子和十分注重自己形象的人都很多。8.书籍、游戏光盘等知识产品价格不便宜,但是看的出来仍然比较流行,在商场里占了很大面积。飞机上看纸质书的人不少。书店里也有专门的儿童书籍区域,会提供一些供小孩子游玩的设施。9.party很热闹,DJ音乐一放,无论是年轻学生还是年纪很大的老师,都能扭起来。

总结起来,对我思想上的影响是下面这些:一是文化去中心化,当你置身一个美国文化主导下的环境的时候,你才发现自己身上的中国文化痕迹。你的很多优越感、习惯都会不复存在。当一个店员问我从哪里来的时候,我和他说南京,他一无所知,他说他只去过上海。这是我才发现,当我们把自己放在整个世界的背景之下的时候,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你的家乡不再是哪个省、哪个市,而变成了中国。你的学校是什么985、211也不重要了,因为反正他们基本都没听说过。我们的各项属性被极大的简化,最后只剩下了一些最基本的和最容易展现的。二是抱团无法避免,中国学生,不管是国内的还是留学的,只要是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成长的,总是更喜欢聚在一起。其他国家的也是。但是,遇到一些华裔、甚至香港、台湾地区的,即使交流上并无存在太大的障碍,仍然有一种疏离感。这种感觉很微妙,似乎说上几句话,大家就知道是不是自己人了。

文化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离开国门之后,我才感觉到文化差异的存在,虽然时间很短暂,却足以引起我的重视。文化的存在意味着,很多你觉得习以为常、天经地义的事情,或者情不自禁、不知不觉做的事情原来有另外一种可能。一方面,我们的很多优势也许只是文化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文化的缺陷可能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而我们并不自知,即使发现了,只要还身处同样的环境,也无法改变。我想,这也正是国内科研领域对留学生的重视远高于国内土鳖的原因之一吧,因为我们的文化在科研领域仍然是滞后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