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那瞬间的美好
今天的内观本来是想从“粘滞”开始的,因为这两天感到特别的沉重,特别是昨天这种状态尤为严重。可是,下午微博的一条信息改变了我的想法。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22日,林清玄发布了最后一条微博,今晨因心肌梗塞在台湾的家中安详去世,享寿65岁。这也许是大师对此世生命最后的感知。
林清玄,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几乎获得了当时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35岁因贪恋红尘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40岁完成“菩提系列”,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
一连串的头衔,传奇的人生。下班回家路上,随意寻了一篇他的散文音频,听着!听着!就进入了一种无名愉悦的境界。
同频
《佛国奇香》写的是老先生巡回演讲,在重庆茶行第一次看到“珠峰圣茶”,从买茶到品茶的一个故事。当听到品茶环节时,一种无名的愉悦在心灵最深处盘旋,那种感觉、那个瞬间可能就是“同频”吧!我的心穿越声音与文字,体验到莲花在头顶天空中绽放。
“珠峰圣茶”的滋味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同,比起一般的绿茶,它显得沉厚浓郁,在喉头与胸臆之间徘徊不去,闭起眼睛,在心里流过的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平坦的草原与伟岸的寺院,耳际彷佛响着动听的真言:嗡嘛呢叭咪哞……
我们不能用江南的茶香标准来品评西藏的茶,只有我们回到一千三百五十年前,一个茶师怀中带着茶种,站在珠穆朗玛峰的易贡湖畔,庄严的埋下来自茶的、来自江南的、来自深远的梦的种子,那是在化不可能为可能、在不可为中创造可为。果然,茶长出来了,汉藏文化有更多的融合,而所有的西藏人都成为茶的子民。那站在易贡湖畔撒下茶种的人,最后有没有返回中原呢?那第一个在寒风中采撷第一片珠峰茶叶的人,又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呢?甚至,做为一粒茶的种子,越千山而过万水,在漫漫征程中,飞飞风雨里、皑皑白雪上,努力的开出江南故乡的一点绿意,在茶叶的心里是在想着什么呢?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在雪地开放的茶花里,我们品尝着心灵的芳香,静静的观看前世模糊的影子,细细的聆听,今生遗忘的真言,有三根心弦深深触动,拉出了悠悠的说唱。 前身应是明月,几生修到茶花。公主要往遥遥的西路和亲,命我带着江南一起随行,愿将汉唐的华章,种成冰雪的灵气,在世界最远最远的边缘,留下一点绿意。当我在珠峰下张开双眼,看见喜马拉雅山的第一道阳光,每一片眼中都含着晶莹的露水。我站在雪中笑了,我是多么幸运,终于从明月化成了一株茶花。
我摘录了几段文字,现在读起文字来,虽然比当时听的时候境界已经逊色了一些,但是还是很有意境,可能那时正与老先生同频。难怪有人说:好书要反复的读,读着读着就能找到感觉。星云大师赞他:“文如流水,语似冬阳”。余秋雨曾说:林先生不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交代美好心情的人。
曾经的我一直在寻觅,试图发现生命的灵光。向往着周游世界,体验别样人生。等待着、期盼着有钱、有闲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寻找“在路上”的感觉。
林老的在当下,把一口茶融入了他的人生,用他的觉受体验着茶的意境、生活的美妙。
每个人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一颗心
活法
一杯一世界,一饮一人生
林老的一杯茶把我带入了“须弥境界”。一口茶徘徊在喉头与胸臆之间,闭上眼睛,在生命中就出现了蓝天、白云、寺院、佛响、茶种、种茶人,认真品味,就穿越了千年历史、觉受前世今生,意境中张开双眼,看见那一道光,在微笑中便幻化成一株茶花。
这不就是我生活中一直在寻找的感觉吗?
这种感觉不就是我们修行的目标活在当下吗?
有人说:茶本身就是一种“道”。可是又有多少茶修者能够通过茶与三千大千世界建立链接呢?
茶不过一种修行的载体,只要用心去感知,万事万物皆可成为“茶”。这可能就是儒家“格物致知”的道理吧!
一位大师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老友来拜访,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
老友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老友又问:
“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么平淡的白开水?”
大师笑着说:“白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人生百味,聚与散、苦与乐、得与失,我们所有品尝过的,样样都有滋味。
生命没有完美,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构成了你生命。
林老的文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流淌着一股清泉,他的点滴生活中都融入了无尽的禅意。
人生
一位大师说:每个生命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在我们能够感知的三维世界里,人生是一场单向的旅行,我们只能望着前方的终点前行,却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
在这段路程上,存在着很多但有限的点,我们把那个点叫做“当下”。
在七彩的世界里,纷繁的世俗中,人们在用不断的追求、无限的拥有、无尽的期待,试图留下今生的记忆,却忽略当下的美好。
生命是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时,便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清欢意境。
关于浪漫
世俗人不断追求浪漫,试图不浪费青春,最终得到的却是苦不堪言。
大师说: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关于死亡
世俗人不断的修行,试图留住幸福与爱的链接,而最终留下的只是无限的恐惧。
大师说: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有人记得你,你心里也仍有牵挂,这便是活着的莫大幸福和意义。
关于竞争
世俗人一生奋进,试图超越其他人,可是等待他的却是……
大师说:并不是方方面面都要胜过别人,就是不断发挥自己的特质,胜过昨天的自己。
人生,最难得的是时刻保有一颗清净的心。
先生曾说:“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
修行
在求佛的路上,有的人选择了苦修,有的人选择了清修,有的选择乐修。
选择只是一种态度,最终都将归结为“一”,因为“一”就是宇宙的起源,“一”本来就是一切。
在世俗的环境里,存在无尽的苦与乐。而佛说万般皆苦(这是方便说),苦与乐本身不就是一副太极图吗?纷扰的世界中我们应清楚的分辨“二元对立”。
大师的一生指引着我修行的方向,逃离尘世不是真正的目标,与红尘共舞,与万物产生同频共振才是 世俗人 心中终极的“解脱”。
悟
得“道”是一种机缘,只能靠顿悟,精进修行只是增加你把握机缘、产生同频共振的能力。
万物都是能量的因缘和合,每个个体包含着无始以来宇宙全部的信息,在这段旅程中,我们不用刻意的去追求什么,只要不急不躁、静待花开就好了。
后记
大师深爱着这个世界,也用他的文字来引导人们来爱这个世界。细细品味,受益颇多。
很多的感触,总有一种写不出来的感觉,以后慢慢完善吧!
当准备分享的时候,心中突然升起希望被认可的感觉,别人到底会怎么评价呢?
渴望被认同是一颗苦种子,我试图清理它,但何其难也!
我可不可以把这颗种子想象成进入河蚌体内的一粒沙,只要用心关照,不久的将来就会异化成一颗“美丽的珍珠”。
这也许就是“分享者就是最大的受益者”的真谛吧,因为在我心中有一颗珍珠在闪光。
大师,走好!
静心
2019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