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0 世界的本质是关系

2019-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小_6c25

见: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最近,在妇产科轮转,都说3个女人一台戏,这一帮女人们确实也上演了很多台好戏。

有人嫌弃主任没技术靠关系上位,有人想换班可别人不同意,有人……  有人……,总之,她们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乌烟瘴气。

本来医患关系就已经够复杂了,同行之间为什么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没办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我们总是爱以自己为中心,将别人,都看成“它”。

那什么是“它”?

感:

马丁-布伯说:

当我将你视为我达成目标的工具或对象时,你在我这就沦为了它,这时就是“我与它”的关系。
当我放下我的所有预判和期待,带着我的全部本真与你的本真相遇时,这就构建了“我与你”的关系。

思: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在我看来,当我们带着目的与感情时,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是我们身上有但是没有被发现的部分。

而当我们没有任何目的和感情时,我们就会达到“心身合一”的境界。

举个例子:

我们喜欢一个人或者讨厌一个人,我们都是在喜欢或讨厌她们身上的某种品质,而这种品质也许在别人眼中就没有任何关系。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重视?

因为,我们身上有,而我们没有意识到,所以我们需要投射到别人身上。

我们喜欢一个人,或讨厌一个人,都是喜欢或讨厌我们身上的那种品质。

如果我们能够全然地接纳自己,我们也就能全然地接纳别人,我们对别人就不会产生很多爱恨情仇。

所以,我认为,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关系,本质上都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行:

我没有失掉我的主体,你也没有失掉你的主体,我们的确不断试着把彼此弄为“它”,但在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产生“我与你”的瞬间,最终全然相遇。

当我们爱上自己,全然接纳自己时,我们就不会将自己对自己的一些看法投射到别人身上。

所以,营造好的关系,最重要的方法是“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

PS:记录昨天发生的1件小事

昨天去健身房,和老师聊天(旁边有个人在打电话),瑜伽老师说,你的账号名字叫什么,为什么你等级还是这么低(我已经上过很多节课了)。

因为老师人很好,所以我就说了实话,我说我买的不是正规卡。

后来,旁边打电话的那个人(她是店里的人)就过来让我扫二维码。

我心虚呀,因为我是盗版的卡,我就不扫,怕露馅,最后她们也没怎么难为我。

感悟:

当你做了一件没理的事情时,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承认,坦白!除非你已经准备好承担后果了……

不禁想起东野硅谷的一部小说,小说里的女主角是个为了达到目标无所不用其极的人,有次她利用完一个人然后就怕他踢走了,这个人后来找她,就是想得到一个道歉。

那个人说的特别可怜,那时候看得我都觉得女主真心狠。

现在想来,有时候社会就是挺凶险的,你做错了,就会有人抓住你的小把柄,永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同情理解上,这个世界有很多脑回路和你不一样的人。

以后,没理的时候,千万不能轻易袒露真相,打死也不承认,除非你已经做好接受后果的准备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