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写作简友广场

给拥堵的心,找一个出口

2021-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醉眠芳草间

本来自己是个粗枝大叶的人,不会精致,也不会逢迎,但偏偏就喜爱上了文字。当然这文字必也是潦草干硬的,所谓文如其人,在我这里也可以得到一点佐证。说的是文如其人,不是说自己是文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文字爱好者罢了。

做梦也没想通过写字谋一碗饭吃,但世事难料,命运偏偏就给你搬道岔儿。学的是经济管理,尽管学的头大,面对高数眼珠子都快憋出来了,但毕竟耗费了几年的光阴,多多少少还是有了一点专业的积累。哪成想一毕业就扔掉所学,开始去写八股文。

几年八股文,人要疯掉。再能蹦达的孙猴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再能折腾的人,也拧不过铁定的命运,后来阴差阳错的,又换个地方写字,又和文字杠上了。

本没有文学积淀,所以那些丑陋的记事文字,只求一个语句通顺,能让别人读懂即是。后来也尝试写点副刊文章,平铺直叙,记录自己的所闻所见和感悟,写出来的东西,诗不像诗,散文不像散文。

可是一写就发现了它的妙处,好像给拥堵的内心,找到一个出口。所以过几天就想写一篇,不管长短,不管好坏,就是想写。在大报小报的角角落落,偶尔能发现自己写下的几行字,一激动,更想写了。

不写会有什么后果?脑子里冒出的各种念头和想法,窝在心里,肌肉里,血液里,细胞里,极不舒畅。最不济时在日记里写上一段当天所得,心里瞬间就清爽顺和许多。

当写字不再是工作时,更加清楚了,原来写字这个事,不是任务,也没有利益驱使,完全是个人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

看了很多作家传记,有人从小就接触很多文学作品,是在家庭文学氛围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比如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就是遗传他母亲的文学基因……当然也有自学成才的,那是天赋,老天爷赏饭吃,纯属意外。

再照照镜子看自己,小时候除了教材,手边似乎没有见到过其他有文字的东西。父亲虽然也是那个时代少见的大学生,但生逢WG,他没有心情指导,我也没有书可看。初中一毕业就下乡,晴天出工,雨天睡大觉。

结论就是,自己不仅底子薄,还是半路出家,写不出好东西,可以原谅吧。

退休后有段时间想安安静静地与土地为伍,学那些“出世”之人,放空自己。可是不行啊,发觉这样下去真有傻掉的危险,就在朋友的引导下,注册了简书。

在简书,看到那么多年龄不等的朋友,文字轻盈灵活,想象丰富跳跃,既有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又在语言上有着极强的时代特质。钦佩啊,也在敬业伯乐和热心编辑的帮助下,试着学习,让自己的文字增加一点活力。

如果静下心来,认真总结琢磨,不难发现,每一个和文字相处的人,都在慢慢发生着改变。我自己就开始学着细心,学着不再固执,学着柔软,学着少点中规中矩的老套,多些悠闲浪漫,不因年龄变大,而蹉跎小小的情趣------

我在简书里遇到很多才华横溢的作者,读他们的文字,是享受,也有启发。为此,我感谢文字。我自己的文字涉及的范围很小,可是,它让我恪守本真,让我感觉日子欢快明媚,眼前万物可爱。

也希望能看到我文字的家人和朋友与我一起,冬日暖阳里出门踏雪,夏日雨后去遥望山间晨雾,在夕阳里静待黄昏,在月色中去聆听花开的声音。

鹰说尽说文友昨天记录自己在简书写满50万字的体会时写下一句话,“偕行致远,笔下同辉。”这句话说到心里了,借此与在简书里爱写字的朋友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