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条未能及时读取的信息想到的“有效沟通”
文/暖阳阳
今天下午六点半,我照常收好电脑去做晚饭。
大约忙活了一小时,晚饭准备好了。见老公还没回来,就去拿手机想给他打个电话。
拿起手机一看,发现在六点四十分的时候,老公给我发了条微信,说晚上有事不回家吃饭了。而当时因为我在厨房里做饭,手机没在身边,没能及时看到这条信息,导致我多做了晚饭,
不但浪费了我的时间,也浪费了食材。
要说这也不是啥大事,但是这背后却很好地显示了一个问题:有效沟通。
什么是有效沟通?简单说就是,沟通要形成一个闭环回路。
怎么个闭环回路?就是发送信息的人,在信息发出去之后,要收到接收信息人发回的收到反馈,才算形成沟通的闭环回路,这样才是有效沟通。
从发送信息的一方来讲,将信息一发就自认为万事大吉了,不去操心对方是否收到信息,或者“以为”对方收到了信息,就像我老公以为我收到了他发给我的信息一样,在没有收到对方反馈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并不能保证形成有效沟通,因为你并不知道对方是否收到了信息。所以,这时候发送信息的一方要采用其他方法追问对方是否收到信息,比如我老公可以给我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这样就形成了有效沟通。
从接收信息的一方来讲,为了养成形成沟通闭环回路的习惯,在接收到别人的信息后,要及时回复你收到信息了。及时回复对方的信息,不要等着别人来追问,这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这也是做人的一种最起码的修养。
仔细回想一下,其实我们在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没有形成有效沟通的情况。比如领导让你传达个信息,你可能只是群发了邮件,并没有一一收到大家的回复,没回复的你也没及时去追问。
吴军老师在《见识》一书中说:“任何人讲话,都有责任保证信息按时、准确地送达对方,而对方确实明白了他的意思。”
为了让沟通更有效、更高效,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作为发送信息的一方时,一定记得要收到对方的接收反馈;我们作为接收信息的一方时,一定记得及时回复对方,促成沟通闭环回路。
无论多小的事,都能显露出一个人的人品;做靠谱的人,做靠谱的事——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