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写代码

我在北京写代码(128)

2024-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鲁棒棒
我在北京写代码(128)

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0801

正文

今天接着写吧,这个系列大概还剩不到十篇的长度就要结束了,可惜我只能写出自己一小部分的经历,无法写全了,其次就是,我打算这篇再写之前做过的一个项目,然后接下来三篇写我在 2020 年到 2023 年外出工作的三家公司的经历,然后再写一篇大总结,这个系列就算能完成了。差不多也就是 140 篇以内的节奏了,每篇两千字以上的长度,发在网上算是比较长了,因为大家生活节奏都很快,很少有人会看完,大概总的字数可能是在 28 万字左右,勉强算是一本小书了,如果我有时间,并且有闲情逸致,那么我可能会把这些帖子做成一本 PDF 或者一本 EPUB 电子书分享出来。

这些帖子写完了,我也就总结完了我 35 岁以前的经历了,那么我接下来可以给自己一个崭新的机会重新开始了,总的来说,我的体会就是,我这头三十五年,一直活在表面上,对人,对事,对生活,根本不得其解,头 20 年读书读的迷迷糊糊,啥也不会,后来毕业了也不好好上班,喜欢单干,喜欢独自折腾,不爱集思广益,喜欢钻牛角尖,我觉得我现在多少算是有了一些改变吧。接下来我想让生活平衡一点,不过对于我来说,生活依然是一个冒险。

我也深刻的理解了这一点,所以我打算把生活中冒险的部分加大,既然是一场冒险,那索性就广泛的去探索生活好了,我还想深入的去理解某一样东西,我觉得我必须给自己机会和时间去做这些事,否则我接下来三十年,可能仍然活在表面上,我已经厌烦了,反正我就想深入的去做一些事情,大概就是这样了。

接下来写最后一个项目吧,这个项目是在我离开我的工作室之前的最后一个项目,离开工作室之后,我就去北京找工作了,那大概是在 2019 的时候,这个项目是一个关于区块(和谐)链的项目,我其实对金融对区块(和谐)链,并不是十分了解。我之前在 2013 年的时候搞到过一点点的 BTC,那个时候买 BTC 还是比较容易的,并且价格也不是很贵,我很清楚的记得我把秘钥放倒了一个优盘里,然后把优盘放到了我的书桌的抽屉里,结果现在也找不到了,否则我可以把这些 BTC 永久收藏了。

我对于 BTC 并没有特别的爱好,也没兴趣去投资,实际上我对中本聪本人可能比较有兴趣,我下载了他最初的关于 BTC 的论文,那几年正好是矿(和谐)机正火的时候,我们乡下本地,在家里偷偷用显卡矿机挖以太的人,我知道的就有好几个,因为那个时候也刚好有交易所,正式的管控文件也没下来,所以全世界都在玩各种 B,这个 B 那个 B,如火如荼的。

我一开始以为区块(和谐)链是分布式计算的东西,就像某个什么盒子,做的边缘计算的 CDN,好像是迅雷出的那个什么盒子,我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我对区块(和谐)链也是只是甚少,虽然大概了解其中的原理,但是我并没有细看过相关的算法和论文。

曾经有一度我想做分布式计算的东西,发现在一些公链上已经有一些可以做计算的产品了,比如以太坊的虚拟机,不过后来我也没深入的研究,因为后来 AI 火起来了,大家都跑去研究 AI 了。现在网上的一些网课,说什么 “Prompt 工程师课程 ” 学会了用 AI 作画,就如何如何月入几万,看了这个广告,觉得有些搞笑。可能现在市场的形式就是必须要和 “月入几万” 这几个字挂钩才行,否则这些什么网课啊,什么产品啊,就很难卖了。

鉴于这些课都是什么 299, 199 的定价,可见这个这个定价也是很科学的,大众也可能比较接受这个价位,如果让大众花三年时间加上十几万去读硕,毕业之后赚 8000 一个月,那是绝对不可以的,但是花 299 就可以月入几万,那必须可以。

可见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我觉得有些时候觉得自己是半盲的,我也不知道该信什么,不该信什么了,索性我就一概不信了,AI 根本就不是这么用的,我可以这么说,但是人人有人人的观点嘛,也无可厚非。

这个客户跟我交涉了很久,处于对项目的兴趣,我咬着牙把项目做了出啦,因为这个项目的开发费用很少,大概只有一万元多一点,花了我三个月时间才做完,因为这个客户是搞研发的,原来是做网游服务端的一个客户,他懂技术,经常会指点我应该怎么做,代码写的不符合他的审美,也是不行。

所以中间出了很多的摩擦,大概用了三个多月才做完。而且这个客户付款也是很小心的,项目运行了很久之后,他才付款,所以我当时认为这个项目应该没问题,不过我心里没底,因为这个项目复杂。光是项目的交接文档,我们两个人,大概在网上聊了两个多星期,我才弄明白这是一个什么项目。

我对区块(和谐)链的入门也是从这个项目开始的,同时对于工作方式上我也有了一些改善,因为这个项目我采用了完全不同以往的研发方式,大概就是 “异步工作方式” 吧,这是我头一次用这种工作方式。

比如以往的项目,都比较简单,没什么复杂的,我都是直接出方案,跟客户聊业务,大概聊几个小时就清楚了,另外就是客户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就大概去做,因为客户是不明确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什么样的软件,据说乌克(和谐)兰已经是全球软件外包第一个大服务商了,我想如果国内可以也这么做,那么竞争力我认为是有的,这样我们这些大龄程序员也可以继续有岗位接着干了。

根据我认识的一个乌克(和谐)兰前端妹子的说法,她所在的研发公司,也就是乙方公司,都是采用异步的工作方式的,因为首先是时差的存在,其次就是,通过文档的沟通方式,更具有表达力,也更具有说服力,因为大家开发的都是业务系统,不是奇葩的互联网项目,所以大概也就是这么回事了。

我认为应该让国人提高英语水平,然后想办法让公司接欧美的项目,算上汇率,那么是否可以振兴国内的软件研发行业就业呢?这个就有待专家去考证了。

今天没写完,这个项目还是比较复杂的,明天继续吧,晚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