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有效学习方法如何阅读 书单

如何构建知识体系?教育家朱光潜用这四个步骤教会你

2019-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宇枫Sai

周末逛书店,坐在咖啡厅细细的品读了一下午朱光潜的书,受益匪浅。

如何通过阅读、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我从朱光潜的书里面看到了这四个步骤,结合自己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1.真正值得你读的书,其实并不多

有一次,我在阅读群里面跟别人聊天,聊到“快速阅读”的话题。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学习快速阅读呢?一本一本的读,不好吗?

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有一个观点是一致的:现在新书上市太快了,而且每个月网站上都会打折,如果自己不读快一点,根本就赶不上买书的速度。

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如果读书的速度太慢,家里的书就越堆越高。并且,环境变化很快,如果不快速学点知识的话,感觉就会落后于别人。

但是,朱光潜老先生恰恰不这么认为。他说:“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

就像吃东西一样: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有时候,我们吃了不消化的东西,反而容易得肠胃病。

再加上,有很多作者只是针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和阐述。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在同一个领域读的书越多、并不代表我们的知识量就越丰富。

就像朱光潜老先生说的:“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选得精、读得彻底就好。

2.不要局限在专业里,跨界思考很重要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案例:

有一个搞科研的学生,他在2010年之前、几乎都是在学校做生物学研究,每天面对的都是冰冷的实验数据;后来,他把自己从科研里面总结的一些规律,带到了创业中去,先后创办了果壳网、在行,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

在《创业就像混实验室》的演讲中,这位创业者说:“创业其实跟搞科研完全一样,在多次出错后调整。多次试验后,离成功就基本不远了。”

这就是“跨界学习”的典型例子。

朱光潜说:“近代科学分野严密,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以专门为借口,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这对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而对于淹通深造却是牺牲。”

巴菲特的亲密伙伴——查理•芒格也是一个“跨界高手”。他通过跨学科学习,能多角度、多视野的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高度的专业,可以让我们在某个行业里出类拔萃,但同时也会限制我们的思维模式,难以创新。

查理•芒格说:“大多数人试图以一种思维模型来解决问题,而其思维往往只来自某一专业学科。所以你必须知道各种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

当然,我并不是说每个人去尝试跨界、都会获得成功。

毕竟,“成功”的因素太多,不是单靠努力学习就能做到的。但如果你想更加高效的学习,那么,不妨去尝试一下知识的“跨界”——因为,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你从这个领域里面总结的一些规律,放到另外一个领域里面,同样有启发作用。

就像朱光潜先生说的:“凡是在某一科学问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于许多它科学问有深广的基础。”

3.把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从头读到尾

知识创业大咖、著名营销达人——秋叶大叔曾经分享过一个观点:要想快速掌握某个领域的知识框架,首先要做的是“主题阅读”。

什么是“主题阅读”呢?

也就是说:你要找到这个领域里、公认最经典的10来本书,然后把每一本书都仔仔细细的读完。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对这个领域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你可能会说:我想快速的进入这个领域,难道不应该选择“快速阅读吗?在短时间内大量的阅读,不是更快吗?

中国有句古话说:欲速则不达。

快速阅读有一个非常大的局限:你所获得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

如果你没有一个完整的框架,那么,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就像一堆碎砖瓦砾一样,无法构建起一栋完整的知识大楼。

所以,朱光潜先生告诫说:“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他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

然后,再“一部一部地从头到尾读,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

4.像采集标本一样写读书笔记

朱光潜先生还提到碎片化阅读的危害:“大凡零星片段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

去年我在考驾照,花了很多时间练科目二。

练习的内容,其实非常的枯燥:起步,转弯,看点,压离合,刹车,换挡……这些都是碎片化的知识,只需要听教练讲10来分钟,我们就学会了;但要把它们全部掌握,却花了我大半年的时间。

读书也是一样:我们从书中获得知识,这个过程其实用不了多少时间;但要想把它们都牢记、掌握并且运用自如,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练习。

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

如果你不反复的输出,反复的练习,那么你学到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掉。尤其是:当你需要阅读的书越多,知识忘记的速度也就越快。

你可能会说:我忘记的速度太快了,差不多每读完一本书、就把书中的重点忘得一干二净,怎么办呢?

这一点,朱光潜先生也考虑到了。

他的建议是:做知识卡片,建立自己的“第二大脑”。

朱光潜说:“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所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

以上就是朱光潜这本书给我的一些启发。

最后,做一个小结:

如何通过阅读、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

我从朱光潜的书里面看到了这四个步骤,结合自己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1.真正值得你读的书,其实并不多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2.不要局限在专业里,跨界思考很重要

高度的专业,可以让我们在某个行业里出类拔萃,但同时也会限制我们的思维模式,难以创新。

3.把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从头读到尾

你要找到这个领域里、公认最经典的10来本书,然后把每一本书都仔仔细细的读完。

4.像采集标本一样写读书笔记

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

希望能够给你启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