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反思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这是一篇介绍纳米、纳米技术的科普说明文。作者以大胆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神奇,展示了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美好前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这篇课文我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个课时主要学习生字词,梳理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紧扣课后习题,了解纳米、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第一课时主要设置了以下环节:
环节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和文字,引起学生对纳米技术的好奇心。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环节二:学习生字词
环节三:整体感知
1.读一读文中的科技术语。(课件出示)
2.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纳米技术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提示: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
3.再读课文,解决自己的疑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
环节一:复习导入
环节二:课文探究
1.默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什么是纳米技术?
2.找出描写纳米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课文是怎样描写纳米的小的?
4.纳米技术有特性?
5.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的理解。
6.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用到哪些领域,发挥想象说一说。
第一课时,进行比较顺畅,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但是细究下来问题依然不少。在第一课时课题质疑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当即读课文解决,中间穿插生字教学环节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解决疑惑,稍有跳跃性。中间可以安排一个初读环节,解决疑惑,再进行生字教学。
第二课时的课堂显得沉闷无趣,学生参与度不高,这让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安排。第二课时课堂节奏较快,给学生认真思考的时间较少,导致整个课堂实效性不强。
细细反思,两个课时有以下共性问题:
1.教学过程不够完整,缺少了课堂小结。
2.板书设计不合理,除了题目,没有板书其他内容。
3.没有关注到全体同学。目光主要集中在举手发言的同学身上。
4.课堂上没有进行巡视检查,个别学生存在走神、心不在焉状态。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备好课,做好教学设计,将教学流程和内容熟记于心。在课堂中,要关注全体同学,扎根实际,注重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