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若新生
大学毕业一年多了,看着大学时候的照片和现在的自己,发现不知不觉中,岁月在脸上留下了一点沧桑的痕迹。眼神不再稚嫩青涩,而是带着些许坚定和从容。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许这可以称之为新生吧。
面对工作,不再患得患失,学会了跳出工作去面对工作。
回想大学毕业后刚工作的情景,陌生的城市无所依靠,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事,没有认同感。仿佛浮萍一般在这个繁华而寂寥的城市游荡着。
工作于我来讲,是与这个城市最紧密的联系,也是生活的全部。只有工作的时候,我才能够和这个城市有一些联系,工作圈子也即生活圈子。
而作为一个职场菜鸟,工作必然不会太顺利。那时的我不会沟通,不懂得正确地思考,未能明白职责。而职场的残酷和合理在于,这是一个就事论事的地方,很多时候,不会有人去理解你的稚嫩,不会有人给予你时间让你去变成熟,甚至不会有人帮你。野蛮生长的职场,仿佛达尔文笔下的进化论,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所幸的是,熬一熬总会过去的。
在经历了工作管理混乱、畏惧沟通、别人的冷言冷语以及自我的数次纠结迷茫与不愉快,倾诉与抱怨后,渐渐明白了自己在职场的位置。
未来的工作,依然是充满各种压力、困难、反对和不被认可,但是我学会了不再把这些事情作用到生活中。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必将工作中的不愉快放大到整个生活,反之应当经营好生活,为自己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去为工作带来正能量。
面对问题,不再畏惧去面对,因为我知道那是成长的阶梯。
遇到问题,逃避总是比面对容易。
直面问题,需要勇气,去直视那个不堪的自己和不堪的真相。直视自我会比较痛苦,因为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没那么重要也没什么了不起,世界于你而言是不可控的。直视真相则会比较辣眼睛,不是有句话说,真相总是赤裸裸的嘛。
就像最初玩狼人杀游戏,拿到狼人牌的时候,我总是会紧张,紧张到说话的时候结结巴巴,脸红拘谨,甚至一度因此对这个游戏有些排斥。当有一天我不再逃避这个比较挫的自己,告诉自己只是游戏而已的时候没必要如此,突然好像开窍了,不再脸红也不再说话结结巴巴,似乎也有逻辑了。
这个例子不具有典型性,但于我而言,确实是一种成长。
武志红老师在《巨婴国》中描述到(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很多国人的心理还处于婴儿阶段,心理处于婴儿阶段的人会下意识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与母体融为一体,处于共生状态。而当他察觉到世界不再自己掌控中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时空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情绪。或许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人们之所以不愿意去面对,是害怕去面对自己,去面对这种失控感。而当一个人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的时候,或许才能够获得心理上真正的独立,才能获得成长。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是身份地位的区别,也不取决于物质是否充盈,而在于认知的差别。孤独并不取决于身处闹市还是孤身一人,而在于你身边的的人与你的认知是否处于同一水平线。或许认知高并不意味着幸福,但是较高的认知通常意味着更高的格局更宽阔的视野。
面对未来,不再着急,学会与迷茫同行。
这是一个着急的时代,着急工作,着急赚钱,着急结婚,着急养家,着急成功。
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很多人就开始思考大学毕业后的事情。实力派思考之后开始尝试,空想派思考之后更纠结更迷茫了。我或许是空想派吧。迷茫感一直伴随着我整个大学时代,迷茫太久了,会有一种放弃治疗的感觉,想着,看情况碰运气吧。
现在学会了与迷茫同行。不是所有的困惑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不是所有的迷茫的都需要一个结果,未来拥有太多的未知,现在却有太多可能性,把握眼前的可能,才能拥有化未知为神奇的力量。迷茫就迷茫了,纠结就纠结了,该干啥干啥,干好事情再说。
因为在一些情境被伤害过,所以才懂得如何在这样的情景中给予别人友善的反馈;
因为曾经在一些事情上失败过,所以日后才懂得如何在这些事情上如何去成功;
因为迷茫过,所以才能知道如何不迷茫。
觉得迷茫就对了,说明你在思考,不甘于现状,在向上,在寻求改变。
觉得迷茫就对了,你会去经历,去认识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探索人生的智慧。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且行且珍惜,期待下一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