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这堂课,得自己学
母亲告诉我,父亲最最要好的朋友去世了。
听到这消息是在老公送我上班的路上,车里女儿也在,但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到了公司同事都还没来,我嚎啕大哭一场后,收拾心情怕同事来了看出我的异样,可是打字的时候,盯着屏幕的眼睛不知不觉就模糊了,喝水的时候眼泪会流进杯子里合着水一起喝下,工作的效率也是极低,索性收起工作先处理自己的情绪,问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的哀痛?
一、感情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感情,虽然只是父亲的朋友,但父亲和伯伯的多年交往中,他们之间的互动已然悄悄的影响了我,我已经自动把伯伯纳入亲人的范围。
二、面对死亡的无能为力
面对死亡我们除了悲伤和怀念无能为力,正是这种无能为力让我更痛苦,眼睁睁的看着亲人朋友的天人永隔,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接受。
三、为父亲担心
如果问父亲这一生中最最好的朋友是谁,只能回答一位。我想父亲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说是这位伯伯。我怕失去最好朋友对父亲的打击太大,母亲说父亲的情绪看着还可以,正常吃饭,在为墓地之类的事情忙前跑后。我知道父亲只是因为有这些事情必须要做支撑着,他还来不及顾及自己的情绪,等事情处理完毕后,父亲有时间关照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哀痛定是我的千倍万倍。父亲的身体也不太好,怎能不担心呢。
4、遗憾
年前和伯伯微信聊天的时候,答应春节去看他,春节的时候伯伯身体很不好,喘的很厉害,父亲说春节伯伯自己一大家子要张罗忙活,我去了伯伯会更累,紧接着就是疫情,终是没能见面。可是此刻的我心里是多么的遗憾,微信里永远也收不到来自伯伯的任何消息。
伯伯住院期间有一次和父亲通电话说:等这次回去,来我家吃个家常便饭,有些话我要对你说,不能对兄弟说的,不能对儿女说的,我要对你说。伯伯终是没能回来,那些要说的话也终是没机会再对父亲说,你们彼此心里的遗憾终是成为永远的遗憾。
直面死亡,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龙应台的《天长地久》中就有一篇就是《生死课》,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绵密的家族网络中,他们从小就一轮一轮经验亲人的死亡;他们会亲眼看见呼吸的终止、眼皮的合上,会亲耳听见招魂的歌声,会亲手触摸骨灰坛的花纹,会亲自体验“失去”的细微。他们在日常生活里就熟知:在同一个大屋顶下,他们自己在长新牙,而同时有人在老,有人在病,有人在死,有人在生。
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对生死这件事情是比较忌讳的,不太愿意谈论“死亡”,甚至也有人抵死不愿意面对这无人能免的终极问题。我生活中直面死亡只有一次,是在6岁的时候,爷爷的离开,但关于这段记忆,我是模糊不完整的,只有几个清晰的画面。我接受的也是传统的教育,所以关于生死这堂课我得自己学,也要带领女儿一起学。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也就是说:能够明白了生,也就明白了死。
有的人与时间为敌,只想着如何让自己晚点死,认为时间是自己对抗的对象;有的人以时间为友,想自己活着能做些什么体现自己的价值,认为正是因为有了时间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也是两种不同的观念。很多人说“明白了许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而孔子说的是“做到的道理才算知道”。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生活方式。一切的一切都是从改变观念开始的,随着观念的改变,自然而然就能坦然面对死亡了,如果一直纠结于死亡本身,可能到真正死亡的那天都未必能面对。
这堂课我才正抬脚迈入教室,要学的还很多。。。。。。
你从来没有离开,
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你变成了山川河流星辰大海,
以另一种方式完成生命的延续。
记住和你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你永远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