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谓“芝诺之环”是指:假设环内代表已知,环外代表未知,那么随着环不断变大,环内和环外的空间都会越来越大。这个隐喻告诉我们,你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不知道的也会越多。因此,教师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正是他变成知识创造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知识和真理传播者的化身;而正是亲历了这样的认识,他们才会在自己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知识创造。
在面对学生时,表现出我只知道“一点点”的样子,学生才更乐于跟教师一起分享和交流。而教师普遍反映学情一年比一年差,学生很笨教不会。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一幅“真理化身”或者“知识布道者”的模样。柏林大学包尔生先生曾说:“德国大学的教员就是科学家,科学家就是教员。”这其实就指出了我们教师认知和发展该有的路径。
试问:我们今天有多少老师还能做到坚持阅读学习的好习惯?我们顶多教育我们的孩子的时候会讲出一大堆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我们也会高傲的谈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高见”。其实我们很多老师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告诉我们的孩子“千万不要当老师”。我们自己都成不了学生的偶像,还怎么指望学生重视学习和教育呢?受教育顶多是一些孩子们达到某些人生目的的一种手段和方式罢了。他们理解的学习和考试就是忍耐力的体现。能考上的孩子有可能很聪明,也有可能是能“坐的住冷板凳”。至于探索新知,发现学习的乐趣,很多孩子都谈不上这个层次。因为我们老师也没有达到这个层次。
我们今天的老师,应该明白自己要一边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一边踏实搞研究,这才是我们该有的工作状态。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也是教学分离的流弊!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