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作读书

畅销书为什么不能多读

2019-08-07  本文已影响7人  啸谷

文/啸谷

身边有很多朋友喜欢追畅销书,也有很多大咖推荐畅销书。

但是,有没有朋友觉得畅销书读了很多,收获却没有预想中大呢?

成年人的世界分秒必争,我们应该关注投入和产出,以及机会成本。

在这里多啰嗦一下这两个经济学概念。

投入产出比很容易理解,即我们要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

机会成本:我们为开展某项活动而放弃另一项活动的机会;或可以理解为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目前国内的书籍价格相对便宜,这部分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读书对我们来说最大成本便是时间了。

同样把时间花费在一本书上,我们一定要去读能给自己带来最大价值的。

这种价值可以是直接的经济产出,但更多的还是在思想层面。

那么畅销书为什么畅销呢?

1、经济利益驱动,出版方、作者、推荐人、营销机构、销售终端等等,为了赚钱自然会夸大一部分书的价值;

2、读者的急功近利心态,急于通过一本书改变现状,听别人说好就盲目跟从;

3、在缺乏阅读积累的情况下,很多读者人云亦云,缺少对优质书籍的辨识能力。

为了赚钱,连出版行业都变成了工厂流水线一般,说的夸张点,只要是能写字的都可以出本书。

在这样的背景下,畅销书的质量自然良莠不齐。

我阅读过很多畅销书,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但多数都让人失望。

所以还是提倡阅读经典。

大学的时候,我的文学史老师曾跟我们说过:

读书一定要读50年以上的,只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书才值得我们花时间阅读。

实际上不需要50年,5年时间就可以把很多低质量的书籍淘汰出市场。

大家可以回想下:

5年前高居畅销书排行前10强,到今天依然深受好评的还有多少?

而那些你曾经热追的畅销书,又有几本让你至今印象深刻?

拿管理学领域举例,我读了5本管理畅销书,结果发现4.5本的观点都只是把彼得.德鲁克的思想做了复述而已。

真正的大家对待文字尤其是著书都心存敬畏。

孔子终生“述而不作”。

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圣人”之一,一辈子竟然没出一本书,只是修订六经。

放在当下社会,这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儒家经典《论语》也仅仅是孔子弟子把他的语录记录成册。

“心学”大师王阳明也同样如此。

晚年怕自己留下的文字难以完全表达所思所想,为避免给后人造成误导,阳明先生把半生著述付之一炬。

其《传习录》也是门人弟子把他的言论、书信编录成册流传下来。

我们的时间极其有限,能用来读书的更是稀缺。

而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太多值得阅读的经典书籍。

一部《红楼梦》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生只为一本书。

马塞尔·普鲁斯特用了15年时间写就了鸿篇巨制《追忆似水年华》,一生也仅此一本。

我们穷尽此生也难以把大师们用生命写就的书读完。

与其花费时间从良莠不齐的畅销书中挑选所需,不如把精力都放在阅读经典上。

经典之所以历尽十年甚至数千年仍然流传,必有其穿透灵魂的价值。

(图片来源:pixabay)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