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花街》,想到穷养的好处
昨天看到德国报道说,全国的青少年中有1.7%的人得了抑郁症和恐惧症。
抑郁症现在环绕在我的身边。朋友家两个极其聪明的儿子都得了抑郁症,那是我看着长大的小孩,四岁就会描述塑料回收处理过程的小孩,从小学起,连续六年得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奖的小孩。现在,这两个孩子都成为青年和准青年了,辍学,网游上瘾,昼夜颠倒,不能自立完成日常,在青少年局的监管下,维持休学无业的【生活】。他们的父母也抑郁了,母亲已经对孩子撒手不管。只有父亲还不肯放弃,自己不去接受心理治疗,一面努力上班挣钱,一面努力照顾两个随时准备自杀的青年和准青年人,当车夫,当厨师,当财神,甚至远程去荷兰帮大儿子买大麻。
看《花街往事》前,我刚刚结束了另一本小说《海神家族》的阅读。《海神家族》描写的是三代女人在台湾的生活。其中的第三代,正好也是生活在60、70年代。三代女儿都有不幸的童年,作者用极其冷淡的笔触,去描写她们不受爱护、不受重视、饱受不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写她们对父爱母爱的盼望,写她们对饱食、稳定、安全和完整家庭的向往。比起《花街往事》里的顾小出、方小兵、罗佳还有顾小妍等孩子,她们更多了一层找不到社会公义,找不到同病相怜者的愁闷。第二代的女孩子长大后,自暴自弃嫁给了一名浪荡子,酿就了自己的新一轮苦难。奇特的是,那个年代底层人的社会道德也是顾不来小孩的,她有了两个女儿后,不是努力遮风挡雨给自己的孩子温暖,避免她们受自己儿时经历的苦难,而是苦苦地期待丈夫回心转意,在每一轮失望里,当母亲的会用自残的劲头和仇恨报复小孩。这书看得艰难,几次想不再看,可是我又好奇作者想表达什么,而且在另个社会中,不会爱小孩的父母们都在想什么。还好,这个故事到第三代,终于告别了仇恨。第三代的女儿虽然缺乏父爱母爱,饱受霸凌和漠视,却因为社会大环境的改善而得以就学和接受新思想。她学会了用各种方法站起来、走出岛去,寻找爱,打拼新型的人生——仿佛和我们的经历一样。
《海神家族》、《细说红楼梦》和《花街往事》,提供了很多幅成长图景。加上朋友家的这个现实版本,让我不得不想到人这个动物,到底需要什么养料去完成成长。
成长教育,是我十几年来特别关心的题目。以前一直以为哪个地方深藏着一本《教育秘笈》,于是花很多时间读书研究,寻找教育大法。到现在我找到秘笈了。打开秘笈,上书四字:教育无法。
劝那些处心积虑想培养小孩的父母,别太费力了!
《花街》里,那些孩子不受培养,他们野生野长,弱势的被欺负,强势的欺负人。这是我上文中称羡的原因。人是可塑性极强的动物,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生态。和那些用保护色,用盔甲,或者用群队保护自己的动物要达到的目的一样,人打从坠地和起立行走后,就在寻找生存机遇,长出自我保护方法。和动物不同的是:人的这种能力不完全是先天的,仗着有个无比发达的大脑,我们只被赋予了后天调试能力。所以人类的生长一般不幸福,因为在不断被环境打造。被保护的富贵男女,锦衣玉食中会产生出闲愁,就是他们的调试能力无处发挥,同时丧失了人生的最初六年被磨练锻造的机会,这种人早期看似幸福,后期必如红楼人物般越过越差;或如我朋友那俩先天条件极好,又没机会摔跤的小孩一样,得个抑郁症。
而被欺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很可能会在被欺凌的过程中,渐渐养起自己的生存能力。比如顾小出,歪脖子,受气包,单亲家庭。但他很少会被【鄙视】、【欺负】这类的践踏弄伤,他如同野草一样,有点阳光就灿烂,有个缝隙就生根开花结果。他先和聋子方小兵抱团取暖,两个残疾人,一起寂寞着但不必孤单,各有长短(只是按说他的语言能力应当很差),连自信心都不受损;接下来方小兵被拐走,小出进小学。因为长得和优秀的姐姐反差太大,只能在一个差劲的小学里就读。可歪脖子男孩的智力不差,读书上有些优势,这样他倒是可以和漂亮但读书不开窍的罗佳并列了,在方小兵缺席后,小出和罗佳又是互有长短的一对儿,精神上的患难之交。
歪脖子小出的【女孩缘】似乎相当好,这个很逻辑:因为和他交往时,女孩子一可以对他居高临下,可打可骂可丢弃,却绝不会被反噬。这方面他已经被从小的卑微地位磨练得百毒不侵了;二她们可以确保感情安全:知道自己不会爱上对方,更不会被对方嘲笑捉弄。歪脖子小出因此完全是她们在少年孤独期里的好备胎。而且顾小出除了脖子有点歪,其他都好——特别是智商情商方面,他会倾听,有点子,不纠缠。孤独失群但是美丽的罗佳,上哪里去找一个这样忠心耿耿的朋友?
甚至连坏女孩野兔子也不拒绝小出,罗佳不在的空挡里,野兔子也频繁地成为小出的伙伴。不过喜欢欺负人又不断被人欺负的野兔子,最终还是和小出这种习惯受欺负,能在被欺负时不受伤的型号配不上。
《花街往事》里的诸多人物形象,英俊内敛的顾大宏和美丽聪明的顾小妍占的故事篇幅不小,美丽风流又很受议论的关文梨,还有故事开头就出场,差点应当是主角的方屠夫等等故事很多,可却都不如歪脖子的,心思古怪的顾小出打动我。我估计是这仨故事(花街、海神、红楼)串在一起看带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