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
小时候,曾祖母以及一些长辈极喜欢听戏,平日喜欢讲述些戏里戏外的故事。他们那个年代,听戏比较盛行。孟丽君女扮男装中状元、杨家将、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听戏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子里也会来些唱戏的江湖艺人,伴随杂耍等。我们当时年龄极小,对台上咿咿呀呀的唱腔不感兴趣,倒是对杂耍情有独钟。听外婆说,以前公社里表演节目,也有人唱戏,自然能赢得一众喝彩声。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曾祖母也喜欢电视播出的戏曲节目,我们自然还是不感兴趣的!
往后,年龄渐增,我才发现原来唱戏并非易事,需要唱念做打等功夫,还要“曲不离口”,时时练习。
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是《刀马旦》,里面讲述戏班的故事,日后才知道原来是周慧敏主演,还演唱了主题曲。《新白娘子传奇》里面也有许多唱段,《渡情》便是经典对唱,里面唱段可以自我介绍,可以叙事,还可以讲述道理、说服他人。还有就是黄梅戏也比较好听,如《女驸马》。
初中,学过鲁迅的《社戏》,但里面主要是描述参加社戏前后的一些活动以及各种心理描述,真正介绍戏份的内容并不多。
记得高中时,有次县里搞福利彩票的大型活动,还请来马德华老师,他是经典电视剧《西游记》里猪八戒的扮演者,至今很多人还记得他在里面的扮相和出色演出,尤其是“媚眼”!他一身“猪八戒”扮相,为了助兴,还同现场一名女观众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将现场气氛推到高潮。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当做国粹。读研的生活,我在学校曾听过京剧,一个是《赤桑镇》,讲述包拯廉明清正、铁面无私的故事。故事大意是,包拯去陈州灾区放粮,灾民纷纷来告他亲人包勉的状。包勉是包拯嫂子的独子。原来,包勉做沙县知县时,侵吞救灾粮款,逼死人命。他虽因此而被罢官,但百姓仍然不服,将状纸递到包拯手里。包拯将其拿来问罪,包勉承认罪责,但请求看在其母亲份上,饶其一命,并愿意改过自新。原来,包拯自出身后、因皮肤太黑被其父亲抛弃,是其大哥捡回来,由其嫂子抚养至七岁,包拯由此称呼其嫂子为“嫂娘”。嫂子责怪包拯无情无义,之后,包拯慷慨陈词,打动了嫂子,最终,包勉被处死。有句词仍记得,是包拯所说“好嫂娘”!另一个是武生的戏,名字忘了,讲述辽国宋国边关的故事。只见众武生出场时候,甚是气派,排兵布阵般罗列在舞台两旁,当做两军对垒状,他们走路的步调也是煞是好看,整齐一致,嘴里还咿咿呀呀发出喊叫声。之后,还有人翻跟头,拿些兵器对打,姿势也十分有力,手势、眼神也十分到位,给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的演出。这也是自己第一次看专业的京剧表演。
后来,有一次也看专业人员的戏曲表演,也是在长沙,有个是关于杨八妹的故事。
戏曲还在传承和继续,它们已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感谢那些传承文化的人,带给我们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音频是本人试唱了几句,但简书中我无法上传,因为简书钻不够,在我微信公众号里有音频;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欢迎宣传推广本人微信公众号:水寒之易水东逝 或添加微信hypc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