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被冤枉的周郎---从“一时瑜亮”中澄清周瑜的形象

2019-02-10  本文已影响1人  拾贰字

  熟知《三国演义》的同志都知道,作者罗贯中为了在小说中表达周瑜临死前的气愤,和对诸葛亮的种种不满与不服,写出了这么一个有趣场景。诸葛亮三气周瑜,害其箭疮复裂,从马身坠下。当时奄奄一息的公瑾半卧着对着天穹愤愤不平地,喊的就是这句话。

  唉,这是有多恨诸葛亮,到死了也念念不忘。因为小说的影响,后世也把“一时瑜亮”作为佳话流传至今,这无不反映出了诸葛亮的才华横溢和周瑜对待诸葛亮时的小肚鸡肠。

  但历史上的有名人士,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将其尊称为这“周郎”,对其的英勇忠诚赞不绝口。孙策曾说过:“吾得卿,谐也。”直到了近现代,毛主席对他的才能也持肯定态度:“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了他,结果打了胜仗。”可见,事实上周瑜并没给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让我渐渐开始反思起周瑜所谓的“小肚鸡肠”是为了什么......

  小说中的赤壁之战刺激精彩,诸葛亮成功设计,又能观天象,借到了东风,以弱胜强。吴蜀联军举军欢庆,当然,也少不了周瑜。须臾,正当大家还在欢喜之时,周瑜却变了脸色,转欣喜为焦灼。显然,他意识到了联军的成功也就是意味着诸葛亮计谋的成功。他意识到了自己与诸葛亮的差距,自己真真是不如他聪明。就为此而生气?嫉妒而已?也许有那么一点个人的私怨在里头,但我想,这么一个为人所赞的少将看到的并不仅仅是局限于个人利益吧。他看到的是强大的对手,自己的,更是国家的。他曾经也希望诸葛亮能够于孙家的麾下,与他一并效力吴国。相互欣赏,奈何效力两君,分道扬镳。贤才如不能归,只能是劲敌!他不禁开始焦灼起来,那么厉害,真的是能够御风了,何为,何为!既然留不住的话,事到如今也就只能置其于死地矣。

  这也就有了后来的周瑜多次加害于诸葛亮,却屡屡败退,三次被气,以致命丧黄泉的悲剧。其实这不过就是迫不得已罢了,如果不把诸葛亮处死,蜀国就很有可能夺得最后的胜利,而自己的君王只能是一败涂地。他生气,正是他急于解决事情的表现,正是他希望自己的国家是最后的胜利者的最淋漓展现!他那分明是时时忧国啊,那便是有远见了。

  再者,实际上的周瑜没有被气死,也并没有说“既生瑜,何生亮?”这句似乎是“一山不容二虎”的意思的感叹。从众人的评说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忠心耿耿,心胸宽广的周公瑾。他不过是忧国而已了,“私人的恩怨是重点”放在他的身上合适么?当然不。

  比小肚鸡肠的周瑜更加为世人所信服的,是那个饮醇自醉,始终不与人计较,忠心为国的少将周郎。就像后来程普说的“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那是有多么宽厚,多么令人钦佩,不觉心醉矣。

高一12

洪家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