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

年少时他用英语与司徒雷登对话,94岁时他站在讲台上与时间赛跑

2022-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平原鱼

94岁的老人,日常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每日看日升日落,追忆似水流年?

在养老院里,独自咀嚼孤独的况味?

几代同堂,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读读书,写写字,散散步,尽量平静度日?

……

94岁的他,开启的依然是一周七天工作制;他现在的学生里,有他多年以前的学生的孙子。

他就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叶连平老师。

1.知恩图报,扎根卜陈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村,是叶连平的第二故乡。

叶连平祖籍河北沧州,1928年出生于青岛。18岁那年,高中肄业的他随父亲到南京,进入美国大使馆做勤杂工作。他在大使馆里工作了三年半,纯粹的语言环境,硬是把嘴皮子练出来了。他能跟司徒雷登聊天,认识、巴特沃斯,也见过宋子文、孙科、白崇禧、陈诚、翁同酥等人物,还跟宋美龄握过手。

在大使馆的工作经历,是他在文革期间饱受磨难的根源。

解放后,离开大使馆的叶连平与几位居民、同事携手,办起了识字夜校。1955年冬天,叶连平已是南京琅琊路小学群众夜校的总务主任。突然有一天,叶连平被抓走,隔离审查9个多月,又被管制了一年,之后是连续审查,最终,落得个“特务嫌疑”的罪名。

1960年,他被下放到老家河北沧县。1963年,三年灾害结束,叶连平拿着迁移证回南京落户,派出所不肯接收。

后来,经同事爱人介绍,他去了同事爱人的老家——石跋河,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村。

因为时代原因,在这里,叶连平的磨难并没有停止,但他收获了最大的善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活在好人中间。

他就住在同事爱人的家里。他被安排到窑场烧窑搬砖拉砖,又得到照顾做炊事员,每日挑水,这对他这个文弱书生来说还是太吃力。生产队干脆让他种树、养猪、记工分。

在这这里,他也被贴大字报、被批斗、被关押;但是,社员对他不离不弃。

在他被关押期间,有个社员叫他爱人炒了一袋小麦送过去。这时候,叶连平的妻子也离开了他,社员夫妇的真挚情谊,让叶连平热泪盈眶。

有人威胁要威胁要赶走叶连平,有个秉性刚直的社员拍胸表态:“要是老叶犯法,由我代罪!”就这么把他护下来。

1978年,村里一位语文老师考上了大学,他向校领导推荐了叶连平。他说:别人都认为我是这里最好的老师,其实叶连平可以做我的老师。”

正在猪圈干活的叶连平被叫到学校接受考核,顺利地当了一名初中语文老师。这距离他离开夜校的讲台已有二十三年!

他的经历、他的文化底子、他对学生的热爱,让他在教学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

他一接手,就是一个初中毕业班的语文课,还担任班主任,中考考上11个,比隔壁班多了9个。

他让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他自创“四步”教学法,他坚持每个学生每年家访一次。他被评上省级优秀教师。

他有两次机会回南京落户,他没去;有两次机会调到县城工作,他拒绝了。

“我在最困难的时候来到这里,不是这些好人我早就死了。”“我不能离开。”

叶连平决意留在卜陈村,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卜陈村人们的善意,改变了叶连平的命运。而叶连平一颗感恩的心,改变了一千余名农村孩子的命运。几十年来,叶连平教过的学生累计超过一千。

2.老当益壮,忘记年龄

1991年,63岁的叶连平超龄退休。他把课本、教参和省下来的粉笔擦交回教导处,泣不成声。教书就是他生活内容的全部、精神世界的全部。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院校教育,从南京扫盲学校开始,对教书的热爱是自然而然从内心深处萌生出来的。“这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

退休了,邻近哪个学校有老师请假需要人代课,他就出现在哪里。短则几天,长则三年。所有的代课费,他都返还给学校:买乐器、装电灯、买树苗等等。

有一个状况,让叶连平越来越感觉到揪心:他所代过课的姥桥中学的孩子,英语水平几乎是一张白纸。2000年,78岁的他决定,为孩子们补习英语,全免费。

他把自己的家里打扫出来,掏钱买了桌子,布置英语补习班的教室。

清晨,村子里响起了响亮的标准的美音英语朗诵,那是叶连平在备课。

早年在学校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就说他上课像讲故事。叶连平年过九十后,有人去采访,拍摄了他上课的实录。人们看到,满头银发、满脸皱纹的叶连平老师讲起课来依然神采飞扬,声音铿锵有力。如果不看画面,根本无法想象这清晰的声音、生动的语言是出自一位耄耋老人之口!

画面中,孩子们时而凝神谛听,时而乐得不可开支。他们也全然忽略了眼前这位老师的年龄,沉浸在美妙的语言世界里。叶连平用他不再那么挺拔的腰身,为村里的孩子架起一座通往远方的桥梁。

家长说,每次来看他上课,都很震撼,这么大的年龄,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而且精神始终那么饱满。

叶连平在投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已经全然忘记年龄了。年龄就是人类给自己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老了就真老了,若不以为自己老就不会老。正因为如此,叶连平以他的高龄,做着许多令人目瞪口呆的事情。

他一周工作七天,周末两天上课,上午八点开始,下午一点半开始;周一周二改作业,周三印讲义、上书法课,周四周五备课、家访。

每一周的作业,叶连平都花两天时间细致地批改,除了判定对错,还有示范,有指导,有鼓励。批得密密麻麻,像是花脸一般,孩子们称他为“花脸老师”。

他坚持家访,对来参加学习的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

他骑自行车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南京为学生买教材。

他自费组织学生出门研学,安徽省科技馆、南京日军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出行途中,九十出头的老人,在大巴车上充满激情地指挥孩子们唱英文歌。

有的人未老先衰,有的人永葆青春。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是深沉的意志,炽热的感情。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只要心中不断接收美好、希望、勇气、力量的信号,就会青春永驻。

今年94岁的叶连平,就是这样创造着青春的奇迹。

3.鞠躬尽瘁,忘记自己

叶连平的英语辅导班,后来成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2012年,镇政府将仓库改造成两间教室,一间上课用,一间作为孩子们活动用。

叶连平无儿无女,但他也能拥有“儿女绕膝,其乐融融”的幸福感,留守儿童就是他的孩子。他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四十多年来,在他家免费吃住的学生有六十多人。孩子们说,叶爷爷就是亲爷爷。

他对孩子们很大方,对自己却很抠门。他为在他家吃饭的孩子买菜很讲究,妹妹送的一件棉衣他穿了六十年。一名学生考上研究生,家里困难,学费成问题,更买不起学习所需的笔记本电脑,他一次给了这名学生一万元;而他外出买书,自带干粮,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他拿出自己的积蓄,连同政府和社会捐助,成立叶连平奖学金;他自己,则住着三十多年前的老病房。

他的心全扑在学生身上,而忘记了自己。

2013年,他摔跤昏迷不醒,被送往医院,被诊断为脑出血加脑膜炎。按常规,做完手术后,要住院一个月。但是术后四天,叶连平就闹着出院。

他软硬兼施,先是威胁不给出院就跳楼,后来又打出感情牌:我想孩子们想疯了,还怎么安心住下去呢?医院只能提出签免责协议。叶连平不假思索就签了,马上回家。

2018年,他遭遇车祸,腰椎受伤,动了手术。医生要求卧床休息100天。不出一周,他忍不住了,拄着拐杖,又回教室去见他的孩子们,还中气十足地讲课。

爱因斯坦对于人生曾有过这样的思考: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

乌江镇孩子们的喜悦和健康、前程和命运,就关系着叶连平的全部幸福,所以,为了他们,他忘记了自我。

4.

他今年94岁了,孩子们的美好祝福是“愿爷爷长命百岁!”

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是在奋力与时间赛跑。上课的板书,需要提前在黑板上写好;之前是用半个小时写好,现在要用一个小时。

“我剩下的时间不多,来日方短。”“我希望我的最后一口气,是呼出在讲台上。”

叶连平的学生去了南京、杭州、上海、北京……还有的走得更远,去了国外。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留守乡村的叶连平有关。这些孩子以及更多的孩子的明天,都是叶连平跑赢了时间的见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