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也并非爱情的必修
世界不应只有一种活法,生育也并非爱情的必修。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必修的是生育。不爱都生,还别说爱。
都无可厚非,选择和不选择生育,完全在于自己。当然很多人是迫不得已,被绑架。有人不想生育却被强制生,而有人想生,却总是育不了。
生育就这样在想和不想之间,有的停止,有的延续。无论如何,不生育有不生育的好处,生育有生育的乐趣。只要自己愿意和喜欢,人生也便有了自由抉择的快乐。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生活各种便利条件越来越成熟,多元化生活盛行,独自生活成了更多人的选择。选择结婚而不选择生育的也越来越多,高质量的被称为丁克,在婚姻里独享二人世界。不忍受养育孩子的苦,也不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好好地高质量地过完自己这一生,也就完成了生命的使命。至于生命的延续,人类的繁衍,自然有人选择。
村上春树和高桥阳子结婚50余年,无儿无女,说法不一。一说是因为其父曾qinhua,他为此断绝父子关系,不生孩子是希望罪恶在自己这一代停止。1984年,他曾直言:我不要孩子。我对未来的世界没有信心。“而且,孩子并不是你唯一可以留下的东西啊。”
如果村上春树不写小说,那就不会留下文学作品。如果没有作品留世,就没有人知道村上春树活过。那他唯一留下的除了孩子,还能有什么?但他又不要孩子,那岂不什么都没留下。
难道留下的是他跑过的路,吹过的风,常年锻炼的身体,还是那看上去并不和谐但却相守白头的爱情?
生育本身的意义难道仅只是为了留下吗?活着本身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留下什么吗?
这一辈子我们能留下什么呢?留下我们的基因、思想、爱情,甜蜜还是苦难。
看上去我们都留下了,养育孩子是为了基因传承。但是基因传承真的就那么重要吗?人类的基因留下来不就是为了繁衍生息么,如果真是如此,那又何必在教育孩子的征途中刀光剑影,拳脚相加,恨铁不成钢,子荣父荣,子殆母损。
一个基因而已,何必费心劳神。光宗耀祖也过不了三代,穷困潦倒也不至于没口饭吃。人的生命力是很强大的,怎么都可以活一辈子。
选择不生育的爱情,总是有各种爱的理由。无论哪一个理由拿出来都能说服自己,只是在这样的爱情里,可能时间更自由,生活上没有那么多牵挂,至少是少了下一代纠结。
不能说没有孩子就不幸福,有孩子就一定不痛苦。幸福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没有标准,只是生命情感的一种自我体验。
而这种体验不在于心外之物,包括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有无能对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不是那么绝对。
生育孩子并非是生命的必需,主要看自己对生活的刚需。喜欢孩子就想方设法找基因去生育,不喜欢就坚守自己独善其身和二人世界。
只是在决定不生育的那一刻,一定要有坚定的内心来迎接世上那些不理解的眼光。如果能从一而终,一定会被冠以孤独终老的美名。
一个人如果不结婚就死了,人家会说寂寞而死。结婚的两个人如果不要孩子,人家会说老无所依孤独终老。如果养一大堆孩子最终没有一个人孝敬却抱憾终身而死,人家会说这不应该呀。这些有什么区别么,没有。都是死,何必在意身后事。这就是世俗的眼光,明明眼睛里揉满了各种沙子,还以为自己的眼睛清澈透亮,看别人都是卑微尘埃。
丈量别人生活的那把尺子就是偏见,偏见产生狭隘。狭隘的是思想,而不是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