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

2024-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安安_7518

      一直想聊点关于死亡的话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接触的死亡越来越多了,有同事的亲人,自己的亲人,甚至同学、朋友。对待死亡,心里的感觉慢慢就不一样了。

      初次接触死亡,是爷爷的去世,那时我还在上师范,通信不发达,爷爷去世的消息家里没有通知我,国庆放假回去后才得知。我心里不愿意承认爷爷死去的事实,多少年觉得爷爷还活着,每次回家就看到爷爷坐在门前树桩上,远远地看着我眯眯笑……

      后来父亲的去世,成了我一生的痛,从那后,我不敢进医院,听不得心电监护仪的声音,不敢写有关他的片言只语,不敢看夹在日记本里他的照片,不敢翻看我手机里写的他在医院的治疗日记……我不是想把父亲遗忘,而是在逃避悲伤。父亲走时,只有我在他身边,我没听到他的片言只语,甚至看都不敢看他一眼,我恨自己太懦弱,以为看不到,就认为父亲不会在我眼前离开。我更讨厌自己不愿回忆他,但每次想起,心里就痛得不行。我轻易是不掉泪的,多伤感的影视剧、文字都不会让我落泪,但今天再次写起父亲,我还是心痛,还是泪流满面。

      婆婆在弥留之际,还断断续续给我们说了好多话,我们还陪了她一段时间。我们几个孩子守着她,想尽办法挽留她,也曾像父亲生病时都愿用自己的生命换他多活几年,可最终我们都没能留下他们。“生而为人,只能节哀”。

      后来同事亲人去世,我一定想办法去送送,因为那个时候最需要有人“撑”着,去了多少有点安慰。有些女同事有忌讳,觉得那个地方阴气很重,不愿去。可我不觉得,我们害怕的每个“鬼”,都是别人日思夜想的人。我宁愿相信这世上有鬼,这样我们日思夜想的亲人会时常回来看我们。面对亲人的去世,谁都是猝不及防,没有谁做好了准备。上次去送别同事的妈妈,她双眼红肿——这个世上最疼我的妈妈走了,我还活着有啥意思?可能失去亲人时,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心理。

      父亲去世后,姐姐就走不出来,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她的身体也开始垮了。我虽然悲痛,但我能正视。我告诉她,我们得正确认识死亡,每个人都会离开,我们身边有太多的死亡:我的一个同学,从小就没了爸妈;有个同事,白发人送二十多的黑发人;意外,更是每天都在发生。去世的父亲,更不愿我们因他的离去而郁郁寡欢。

    《克斯维尔的明天》中说:“其实真正的告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有人留在昨天了。”  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没人会教你怎么去面对死亡,遇到死亡了,也不会有人与你感同身受。一切,都得自己经受!除了自己走出来,还有时间,时间是治愈一切伤痛最好的良药。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过:“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但我们转眼又想想,跟我们亲近的人离世,就是老天给我们发的信号,提醒我们,最可靠的那道屏障消失以后,迟早会轮到我们自己。正因为生命有限,我们才应该更努力地去生活、去创造、去爱。

    《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所以,所有消失的生命都会用自己的能量,去供养别的生物。生命就是这样循环的。

      去闻一朵花,去看一朵云,你会不会觉得它们似曾相识?只要永远记得,死亡便不会存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