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帐圆梦计划财务自由之路-从理财到投资投资理财

理财心得14:买股票和买基金的不同思维方式(上)

2017-10-22  本文已影响169人  洪一Louise

最近迷上了行为金融学,感觉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是一大败笔。如果人都是理性的,怎么在股市上会有追涨杀跌的情况?为什么恐惧和贪婪是投资者永远难以克服的障碍?承认人的不理性,才能够正视投资行为偏差,才能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反人性”的操作。

专业人士的专业之处,不仅在于知识技术,更在于心理能力

最近我就发现,买股票和买股票型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表面上看风险和收益很相似,但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也有着相反的思维逻辑。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买了一只股票,亏损了20%,你会止损吗?其实你很可能舍不得,也许还想着要去抄底。但如果你买了一只基金,亏损了20%,你会止损吗?很可能会,而且你会把基金经理骂个狗血淋头。原因很简单,买股票是你个人的选择,你很难承认自己错了,而买基金有个“背锅侠”,止损时心理好受些。

我一直深受彼得林奇先生的影响,认为散户在股市上是有很大机会超过专家的。买自己熟悉的股票,长期持有,收益肯定能超过大部分的基金经理。但是经过多年股市中的摸爬滚打,我不得不承认,买自己熟悉的股票容易,长期持有很难!散户恨不得每天都在股市中操作一下,做个波段做个T,稍微有个利空立刻跑路,有个利好马上加仓,在熊市中很难摆脱被割韭菜的命运,在牛市中也只是喝点别人剩下的汤而已。

有些人觉得基金经理是草包,主要是近年来基金业发展太快,鱼龙混杂比较严重,优秀的都由公奔私了。专业的基金经理,尤其是从业超过10年以上,经历过3个以上的牛熊转换,年复合收益率还在10%以上的,都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有强大的内心。这种锻炼其实是常人很难想象的,就算是公募基金经理,不论基金盈亏都收手续费,但如果持续下跌资金缩水,也有清盘的风险,所以压力还是挺大的。

这里有一张图,来自夏春博士在喜马拉雅上的行为金融学课程。过去10年,居然有14支基金收益,超过上海北京的房价上涨幅度!而且有一百多支基金涨幅超过沪深300的138%。所以说,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还是有道理的。

10年收益比较

股票要分散投资,基金能以一当十

具体来说一下股票和基金的差别。大家都知道“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但是普通大众,在真正买股票的时候却是集中投资。据一个美国股市散户的调查,30%的人只持有一只股票,其中一半还是自己公司的股票;20%只持有两只股票;10%的人持有三只股票。我相信A股的散户也差不对是这个比例,只是买自己公司股票的可能少些(也许公司还未上市)。

也许有人要质疑了,我就是想买熟悉的公司不对吗?这话其实不对,也体现了大多数人“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当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的时候,很多员工才发现自己只持有安然的股票。商业社会变化极快,一个行业可能都转瞬即逝,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平均寿命也才40年。股市上的分散投资,一定要在行业层面体现。A股不完全统计,大类行业有20多个吧,我个人建议买3-5个不同行业的股票差不多了,每个行业选1-2个公司,设置个七龙珠、九连环组合就好了。不了解那么多行业怎么办?其实就又是另一个话题了,既然要当个股票投资者,就要多加强学习啊!阻碍大家富裕的重要障碍有两个,一个是害怕亏损,另一个是不爱学习。

基金经理在风险分散方面比个人投资者做的好,是因为基金是有相关要求的,比如单一股票比例不能过高等,这种强制要求下的做法肯定不能让基金买一支妖股,但是风险也小了很多。如果个人想向基金经理学习,就要学会分散投资。如果买基金是不是要买很多支呢?原则上也是一样的。但是现在有一些智能投资的策略,可以自动帮你捕捉板块轮动的机会,比如蛋卷斗牛八仙过海、天弘九核驱动行业等,倒是非常方便。而且最简单的就是买沪深300指数基金了,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板块。

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下次继续说说买股票和买基金的思维差异吧。我建议多向基金学习,股票投资更能成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