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观 -- 历史有真相吗?

2024-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_浅墨_

标榜伟大的,往往是可耻的。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历史有真相吗?

单说历史有无真相,肯定是有一些真相的,我们对大量史实的了解是没有问题的。

在整个历史中,我们要考察的不是一条信息的准确性,而是大量数据中,有多少是准确的信息,有多少是噪音。当信息量非常非常大时,即使单个信息的置信度不是很高,我们还是能够在信噪比允许的范国内,恢复出不少信息的。

历史的很多真相是了解不清的,只是只要历史的信噪比足够高,就能还原出历史的大脉络。

很多历史事件不可考证,很多史料不足为信,历史是胜利者编写的,比如商纣王,被周文王和周武王描绘得一无是处;又如隋炀帝,被李世民修改历史,贬斥得体无完肤。往事如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很多事情已经难以考证了。

即使是个人作者,他也会有主观想法,就连太史公司马迁写的《史记》,也有很多他的个人见解与看法。《史记》中的不少记录与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只是,就我们个人而言,学习历史,更应该培养大历史观,即正确的历史观比历史事件更为重要。

要有辨别力,要拒绝偏听则暗,要做到从多个方面去看待一个问题。

历史是押韵的,历史不会重演,历史却惊人地相似。

时代并不是永是进步的,历史更像一个大循环,进进退退。生活在一个好的年代,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然而,纵观中国几千年来历史,能生在好时代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几乎总是“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意大利历史学家弗朗切斯科·圭恰迪尼说,“过去折射未来。世界亘古不变。现在和未来见于过去。同样的事物反复出现,只不过换了个名字”。

你看《明朝那些事儿》写得最出彩最真实的地方就是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斗来斗去的故事了。他们斗争的故事很精彩,也很现实,人性万古不变,官场、职场,类似的故事一直在上演。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历史中的往事,预测未来的大势,可以通过古人的得失总结我们自己的行动策略。当我们回看历史人物的时候,他们遇到的事情,遇到换做是我们,在那个时代,在那个场景,会怎么选择,会怎么做,会做得更好,还是下场更惨?

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代入到过往的任何时代,想象与模拟自己会怎么做。

《资治通鉴》,又译为《治世历史的镜鉴》,是一部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书名中的“资治”意为“借鉴治理”,而“通鉴”则表示“通史的镜鉴”。全书共294卷,涵盖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前403年到959年)共计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的编撰目的是为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以史为鉴,治理我们自己的小家。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国家兴衰的规律。帮助我们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历史的镜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成功的经验,还能避免重蹈覆辙。

2024.07.28 22:37
上海 赵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