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墨书香]我满口是爱,却面目狰狞
小Q:
你好,我是妈妈。
2017年7月3号是你四周岁的生日。四周岁的你,身高109cm,体重34斤。
这一年来,你的语言表达越来越丰富,其中描述性的词汇、关联词都在你的语言表达中,有时你因为学到了一个新词而洋洋得意,以至于应用在每一句话中,哪怕用了并不合适。例如,你学会了“但是”,你会说:“妈妈,我要大口吃饭,但是我就长高了”;你会说:“连绵不断的山峰”、“东西扔的乱七八糟的”、“五颜六色的彩虹”、“淘气的爸爸”……
你的运动能力大幅度提升,你可以立定跳远跳1米1,可以跳50公分高的楼梯,喜欢踢足球、篮球;会前滚翻,会仰卧起坐,也可以做3个非常标准的俯卧撑。在运动中,你总能感受到快乐。
与人交往方面相对较弱(这一点和妈妈比较相像,妈妈自认为是一个非常不擅长聊天的人)。所幸,这一年来在幼儿园中你未曾主动与小朋友发生肢体冲突;但在小区里却常常情绪失控。与以往一样,你依然不愿意主动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更别说把自己的玩具送给别人了。由于你脾性刚烈,以及家人对你日常生活中的迁就,造成了你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不过这也怪不得你,责任还在我们未能用耐心与智慧引导你,未能给你足够的陪伴以便你来观察和体会父母与人相处的方式与方法。
在你能力范围内,你总是想要体现自己已经长大。你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我小时候”。“我小时候不能吃很多饭、我小时候的书、我小时候不会玩这样的玩具……”3岁半之前,妈妈经常送你去奶奶家,每次你都让妈妈停在楼门口,你自己上楼、跳起来按门铃,然后跑到阳台跟我说:“妈妈,拜拜!”有时送你去幼儿园,走到楼道口,你不让妈妈送你上楼,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每次都会尾随你,在你看不见的拐角处注目你消失……你急着长大,似乎,那两层楼梯便是你长大的路。
你喜欢看图画书、听故事。一本新书,你会安安静静的看,妈妈也会教你看图说话,例如:一个画面中有夕阳西下、小鸟在枝头歌唱、小熊坐在草地上静静的望着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妈妈会有意识的教你该如何去看一幅图:时间要素、地点要素、画面主体以及故事。很多故事你听几遍便记住了,有时你还会煞有介事的讲给大人听。记得绘本《妈妈,为什么》其中有一个场景:“为了追随小溪找大海妈妈的三只小兔子,有一个夜晚睡在树洞里,可是不远处,朦胧而清冷的月光下有一只大灰狼。”你看到后,十分着急,用手不断拍打着大灰狼,嘴里还念念有词:“大灰狼快走开,小兔兔怕!”几个月后,你发现你的正义之举毫无用处,因为每次翻开那本书,小兔子们依然吓得瑟瑟发抖,而大灰狼依然垂涎三尺。于是你认为只有晚上做梦的时候才可以走进书里,帮助小兔子脱离危险。瞧瞧,我可爱的孩子,阅读中的故事,教会你善恶、美丑与知情意。就像戏剧之于古希腊,在古希腊戏剧非常发达,著名的就有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家和 阿里斯托芬等三大喜剧家。其实,当我们看一则故事的时候,都是在看自己。因为我们总会有选择性的让书中的某些情节打动我们。
妈妈是个喜欢阅读的人,总能在阅读中发现这样那样的美好,并且妈妈认为:阅读与书写是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最隆重的仪式。哲学家叔本华也说:“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正是这一自身充足的感觉使具有内在丰富价值的人不愿为了与他人的交往而作出必需的、显而易见的牺牲。”一个人的内在,决定着他对社会交往的需求。一个人的内在越是丰富,对社会交往的需求越少,所以叔本华说,“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而阅读,让人看到了怎样一个奇妙的世界!
这一年来,你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你的名字,原来你的名字单字“一”,是源出于《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一切的源始,“一”引发了万物。妈妈以前觉得“一”很小很简单,可后来发现,恰恰相反,它太强大了。最近妈妈读了一本书《傅雷家书》,父亲傅雷写给其长子傅聪的信中,担心即将参加比赛的傅聪有心理压力,傅雷有言曰:“多想想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舒泰。”孩子,瞧瞧,一个人在永恒的时间与宇宙中何其渺小?一个人,一旦承认了自我的渺小,也便有了一颗博大的心胸。孩子,这是妈妈对你最美最真的祝福。人们都说,“每个孩子的名字都有一个故事。”说的真好,都是美好的故事。
四岁的你,基本不会主动提出看电视,但是只要看电视便是极为专注,奶奶常说:“只要看电视,便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在《小猪佩奇》里你学会了Dady 、Mami,学会了佩奇去图书馆,你也去图书馆;在《迷你特工队》里,你学会了找对手的弱点,诚然,不管你只是学会了语言,还是能解其意,妈妈都觉得那是种收获。你不会玩ipad,不会玩手机游戏,偶尔会和siri聊天,你会告诉siri,“爷爷把房子烧了,你可以帮我吗?”对于电子科技产品,和这个时代中很多东西一样是一把双刃剑。要把握度,和使用的方式。所以,我们都会竭力引导你正确对待这个世界眼花缭乱。
《小王子》里说:“只有孩子才知道,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什么?”曾经我对这句话不置可否,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难道一样吗?孩子的世界是什么?善恶、美丑、真假、对错……成人的世界呢?“目的上不坏,可是手段上不光彩”、“看上去挺和谐,实际上暗流涌动”、“我本意想拒绝,可是囿于情面”……成人的世界多了太多的选项,平添了太多的无可奈何。可是真有必要么?当所谓“圆满”的烟雾弹散去,我会发现:物有真善美,人有知情意,如此而已。
任何一个人,在内心里都应该活得像个孩童一样,不为世界做加法,勇敢舍去不适合自己的事物,简单的生活。要想快乐,少即是多。
[一墨书香]我满口是爱,却面目狰狞孩子,妈妈对自己这一年来的表现有愧疚也有欣喜。这一年来,妈妈做班主任,把全部精力的百分之八十都用在了班上,所以对你的关注减少了很多很多。你想妈妈的时候会到妈妈教室里,有时候你来的时,妈妈在批评班上的哥哥姐姐,你怯怯的门口喊一声:“妈妈”。你从回家时都是拽着妈妈要我和你一起回家,你有时一步三回头,甚至有时会说一句:“妈妈,我会想你的!”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有时候因为自己心里有着急的事会把情绪发泄在你身上,过后还要告诉你,妈妈批评你是因为妈妈爱你。其实妈妈心里无比内疚,妈妈太讨厌自己“满口是爱,却面目狰狞”的样子了!
妈妈的欣喜在于,妈妈终于找到了平衡。以前,我担心我只是个“妈妈”,而不再是“我自己”,不再光鲜亮丽。对于我而言,如果没有了自我,如果连我自己都不想看镜子里的那个人,那“妈妈”这个称谓便沦为了一个躯壳,我想做你的妈妈,做成一个有血肉、有灵魂、有辨识度的你的妈妈。今天,我素面朝天遇到了一位仙女般的同事,后来我问你:“妈妈漂亮还是姐姐漂亮?”你答:“妈妈漂亮!”或许,长大些你会答:“姐姐漂亮”,但或许你会再加一句“妈妈是美。”
周国平说:“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夭折。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妈妈走在真正成熟的路上……并且十分努力。
非常抱歉,妈妈时至今日才动笔记录你这一年来的成长。其实将一些零星的感受普以成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给你写这封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妈妈需要把过去一年来的岁月整理成文字,同时还要控制作为一个母亲天性的容易泛滥的爱。
孩子,你长得不算特别高、不算特别帅、不算特别听话的孩子,你很普通,有优点也有缺陷,可是妈妈觉得这样才真实近乎完美了。
你最可爱,我说时来不及思索;
但思考之后,还是要这样说。
——普希金
妈妈:邱义
2017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