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心理书香哏都

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

2018-06-28  本文已影响197人  职心眼儿

文 / 董小琳

前几天,闺蜜小娟发微信说:

琳,我家儿子越来越难管了,可怎么办呀?

--怎么说?

--之前我听说,做家务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跟他约定,做一次家务得一朵小红花,十朵花可以换一个玩具。

--哈哈,真有你的。然后呢?

--最近,也不知怎么了,直接给玩具,都不管用了。刷完牙,牙刷牙杯随手一扔;洗完脸,毛巾到处乱放……别说帮忙了,一个大人跟在后面都收拾不过来。

--那你们聊过吗?孩子怎么说?

--他对我,就跟没听见似的……

为什么天性喜欢玩具的孩子,突然不为所动了?

也许你会说:我这还单身着呢。小孩心里怎么想的,谁能知道?

好吧,那我们换个场景。

周末了,看着一直没时间整理收拾的小窝,你突然有了兴致。

撸起袖子忙活了一天,把家里各处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看着整齐干净的房间,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时,有人出100块,让你下周继续打扫房间,你还会这样溜溜干一天吗?

必然不能。

至少能偷懒的地方就偷懒咯。

同样是做卫生,为什么心情会相差这么多?

在这本《驱动力》中,作者丹尼尔·平克说——

新世纪,与以逻辑分析为主的左脑能力相比,右脑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包括了艺术创作能力、共情能力、发明创造能力以及全局思维能力。

也就是说,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胡萝卜加大棒”激励手段,已经逐渐失去了效力。

做了家务,就有奖励。逻辑上没问题。

但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却都会对物质奖励,越来越麻木,最终失去兴趣和行动的动力。

那,怎么办?

任务不同,激励不同

书中有一个蜡烛难题,如下图所示。

要求大家用最少的时间,将蜡烛粘在墙上,同时蜡油不能滴到桌子上。

参与实验的人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告知:如果获胜,会有奖金。

结果是,没有奖金激励的组,反而更快地完成了任务。

那么,如果改变一下初始条件呢?

这次的任务,有奖金的组员用时更少。

为什么?仅仅因为,第二次的盒子里,没有放图钉?

第一次的环境,需要探索,需要我们突破眼前看到的情况,发现新的策略。

而第二次则很直白地告诉大家:把蜡烛放到盒子里!

这,就是机械性与创新性任务的区别。

这个实验,不仅让我们看到两种任务的区别,还告诉了我们:

1、奖金会扼杀任务中的创造力;

2、在简单操作性任务中,奖金是最有效的驱动力。

 因此,下次当你觉得做事“没意思”时,可以先问问自己:

我正在做的是机械性任务,还是创造性任务?

如果是单调重复的,可以通过发掘其多样性,或者调整奖金、收入等物质激励,让自己重新获得满格的执行动力。

如果是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就要用到书中作者讲的Drive 3.0系统了。

找对你的奖励模式

明天,要进行路演了,可负责做海报的你还没有一点头绪。

老板:“如果今晚十点前,你做出有震撼效果的海报,这个月奖金给你上涨10%。”

你:“如果我今天能把海报做完的话,用奖金给自己买个礼物。”

结果,海报能按时完成吗?

90%可能性不大。

很可能在考虑买什么礼物的问题上,你又浪费掉不少宝贵的时间。

没错,这就是上图中的如果-那么”奖励。

仅对机械性任务有效果。

我们不妨退回到布置任务时,老板只问了一句:“完成海报,你还需要什么?”

于是,你在心里迅速地评估了下工作量,向老板提出必须的资源支持。同时,一个完成任务的行动方案逐渐成形。

这次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

80%没问题!

这时老板又说了:“海报也做完了,而且很出色。既然这样,我们出去吃个夜宵吧。”

这样的奖励,传达出的是一种欣赏,一种肯定,一种未来继续努力的动力。

没错,这就是图中的既然-那么”奖励。

现在你得到的奖励,属于哪一种方式呢?

开启Drive 3.0

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的世界冠军,酷哇机器人也已经开始上街扫地了。如今,人与机器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大量机械任务交给了人工智能。

因此,启动Drive 3.0,驱动自己去做创造性任务,势在必行。

那么,要如何启动呢?

作者说,取决于你是否具备自主、专精和目标的能力。

这项任务是我想做的吗?我应该关注哪些方向?能跟谁合作一起完成?最后期限应该是什么时候?(自主工作的四个要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是否能经常体验到心流的状态(可参见《心流》评论文章)?

我是否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十分确信,并且刻意练习着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是否有强烈的“主导自己的生活,延展自己的能力,让生活更有意义”的深层欲望?

如果以上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或者有了明确清晰的思考。那么,恭喜你成功地开启了自我管理的Drive 3.0系统,搭上了新时代的快车道。

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最近很热的概念,像心流、像刻意练习。

同时,作者用新时代的驱动力概念,将它们串联了起来,形成一个有效激励、驱动成长的闭环系统。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有种将一颗颗珍珠串起的感觉,最终获得了一串价值不菲的项链。

人类并非天生被动顺从,仅仅需要那根香甜的胡萝卜(金钱)。

充满好奇,善于创造,因为有所在乎而拼搏努力,才是我们的本性!

现在,你准备如何驱动自己的内在动力呢?欢迎留言。

—END—

天津拆书帮分舵舵主

拆书学院签约领拆

得到APP签约作者

《中国家庭报》专栏作者

如果感觉文章对自己有用,请留个“喜欢”再走吧 ^_^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