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钻石的价值获得的启示 4/2
钻石的成功能够持续至今,它本身的三个特点不可忽视:
一是性质稳定。这个很好理解,有的石头就算很好看,但性质不稳定,就不适合当成首饰和传家的宝贝;
二是质量适中。如果宝石大到一定程度,名贵倒是名贵了,但是会失去作为首饰材料的意义。应用场景就少了;
三是产量合适。注意了,这点最重要。所谓产量合适,是说产量太大了也不行,太少了也不行。太大了,那肯定是白菜价。经济学的规律不会失效的。比如紫水晶就曾经是镶嵌在皇冠上的宝石,但如今已经廉价得不能再廉价了。就是因为发现的矿藏量太大了。那反过来呢?太少了,也不行。有的宝石,一直以来产量就很少,没有大规模矿藏的发现。但是价格就是上不去,甚至波动还挺大。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它市场太小了,只能在一小群人中转来转去,不能成为一种大众能够参与买单的奢侈品。
你看,如果用简单的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只能在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概念之中打转,其实很多现象解释不了。解释钻石现象,其实还需要另外一个视角,就是社会网络。钻石的成功之路,其实是因为铺设了一个成功的社会网络。从社会网络这个角度,我们发现钻石这个产品,有两件事干得很漂亮:
第一,就是那句广告语的作用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为什么漂亮呢?因为人人都能找到它的用场。钻石因此被包装成见证爱情的信物。这个公众心理的生态位,一旦占据,就很难被替换。网络效用出来了。越多人用,就越好用。别人家娶媳妇儿,有了钻石,你家好意思没有吗?
第二,就是标准化。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钻石行业开始发展出一套高度标准化的品质鉴定系统。每一颗钻石,都按照切割、成色、净度、克拉、形状等等被分成了很多等级,这样的鉴定机构,在市场中到处可以找到。出现什么结果?你想,如果你想用钻石戒指装饰一下自己,或者作为爱情信物。低价的,2、3千块钱,也可以拥有,你想,买更贵的,贵得离谱的,也都有一个标准化的阶梯,可以往上走,你也不必担心自己被忽悠。钻石拥有了一个普遍的,大家都能接受的信用系统。
有了这两样东西,普遍的适用性和信用系统网络,才保证了钻石对于世俗社会的渗透性,这才彻底引爆了需求。加入了社会网络这个维度,我们才能完整地理解钻石的故事。过去我们一直有一个朴素的观点,叫“物以稀为贵”。但是,这不是全部的真相。必须加入社会网络的角度,我们才能看到一个东西价值是怎么被塑造的完整过程。
这对人生的选择也有启发。比如,有些人在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会有一种想法,那就是选冷门专业。他们算的账是,冷门专业学的人少,竞争就少,所以会很值钱。你看,这就是传统的物以稀为贵的思路。这种思路错了吗?在一个固定的时空里,这个算法没错,但是放到长时段里看,这个账就算错了。为啥?因为它的社会网络非常不稳定。一个冷门专业你怎么知道十年二十年之后还是冷门呢?它没准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彻底没有价值了。这就像是那些冷门的宝石,价格涨不上去,而且波动性还很大。
所以,如果选择职业,也许可以学习钻石。比如,选择当医生、程序员、厨师。当这些手艺人。这些手艺有一些共同的标准:
第一, 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有市场,什么人对它都有需求。人类社会到什么时候都有这个需求。这就保证了它的流动性;
第二, 这些职业本质上是手艺,需要长期的艰苦训练,门槛一点也不低。这就保证了稀缺性;
第三, 从入门到精深,有一个漫长的台阶可走,有可靠的外部信用体系,来保证你的价值能被看到。这就为你编织了一个强韧的社会网络。
这三者相加,才是实现个体价值的最好策略。
需求提供流动。
门槛保证稀缺。
信用彰显价值。
流动性(就是市场),稀缺性,信用体系的加持,成就了产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