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线的十个习惯》之“前言”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父母一辈子的修炼
近几年来,也许是媒体的积极报道,也许是年轻家长的高度重视,让我们的基础教育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各地报道中曝光的教育事件也越来越多,家长对教育的焦虑程度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总感觉孩子越大越不懂事?
为什么明明心里深爱着孩子却还是忍不住对他大吼大叫?
为什么辛辛苦苦陪孩子做功课最后却气得进了医院?
为什么一心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最后却成了“输在起跑线”?
……
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如果说,家长们只需要一个方法,所有令人焦虑的孩子教育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大家会相信吗?我猜有的相信,有的不相信,没关系,我们不急着回答。
24年的中小学教育生涯中,我是一个十分幸运的老师,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一个年级我都有幸任教。所以,九年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年级的学生我都和他们朝夕相处过,对孩子们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我不仅仅是看过,还无数次地和家长、同事们探讨过,也在每一次孩子出现问题或遇到挫折后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还因此写了不少教育教学随笔、案例和论文。
时间一长,我发现,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孩子,在学校共同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在同一个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引导下,依然呈现出千差万别的个体特征,不得不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也是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也多次提到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一生的深远影响。
那么,怎样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是他人无可替代的: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尹建莉老师写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这本书于2014年底由“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老师和尹建莉老师共同解读过,一时间成了众家长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综合两位专家的意思,我们不妨直接说好家长胜过好老师。
《赢在起跑线的十个习惯》之“前言”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胜过好老师、胜过100个校长的好家长呢?
我们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 “虎父无犬子”、“父是英雄儿好汉”的说法一点儿都不陌生。毋庸置疑,不一样的家长,一定会带出不一样的孩子。每一个家长都期待孩子能够做到“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想方设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哪一个方法才是真正的妙招呢?不知道,今天听A专家说学这个好,马上帮孩子报名参加学习,明天又听B专家说学那个好,再报!但是报名参加学习之后,孩子们的表现并没有如约而至,家长们依然有许许多多的焦虑问题亟待解决。
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画什么就会留下什么。比如,当学校组织家长参加亲子活动时,智慧型的家长会积极配合,全程跟进。逃避型的家长会以忙为借口拒绝参与。结果呢,智慧型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健康,逃避型的家长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孩子内心越来越孤单冷漠,问题越来越多。比如,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大堆的问题。
其实,所有这些令家长们困惑甚至是焦虑的事情,真的只用一个方法来解决就足够了,那就是——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制胜法宝,也是小学阶段,学校和家长们着力培养的目标。历史上的中外名人都很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
巴菲特说:变得比上帝还富有的原因不是智商,而是习惯。
比尔·盖茨说:我认为巴菲特关于习惯的话完全正确。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拿破仑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
周士渊(著名演说家)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神奇的力量也是习惯。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流传很广的老科学家们的故事来感受一下: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科学家:PPT“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PPT“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科学家认为,他这一生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良好习惯。
若干年前,我遇到了一本好书——《习惯制胜》。书作者刘朔写下这本书时年仅18岁,他的故事也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我也经常向我的学生和家长推荐这本书。
《赢在起跑线的十个习惯》之“前言”当年的刘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2007年,18岁的刘朔以693的高考分数同时被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竞相录取,同时,香港科技大学授予全额奖学金。2003年10月,刘朔以初中生的身份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刘朔礼貌、谦和、充满活力。他是学校学生会的副主席,学校电声乐队的萨克斯手。刘朔经常参加社会活动,成功主持过北京市中学生的一些活动。
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刘朔就是一个用良好习惯获得成功的孩子。正如给他的书《习惯制胜》作序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中国当代教育家刘彭芝所言: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维习惯,好的行为习惯,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受益终生的财富。
习惯那么重要,那么身为家长的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引导呢?
围绕咱们广大家长焦虑的“赢在起跑线上”的话题,再联系自己24年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观察、记录和思考,我整理了《赢在起跑线的十个习惯》,分别是“养成自我保护的习惯”、“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养成高效的习惯”、“养成主动完成功课的习惯”、“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与家长有效沟通的习惯”、“养成主动寻求他人帮助的习惯”、“养成运用语言艺术的习惯”和“养成被爱与去爱的习惯”。
这十个习惯,分为四大板块:“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语言运用习惯”、和“爱与被爱的习惯”,主要分享了我24年中小学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大量案例和故事,梳理了我24年坚持一线教育实践的摸索与积累,旨在帮助家长们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实现家长朋友们 “赢在起跑线上”的热切期盼。
这十个习惯,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指引,当中提到的每一个故事,都简单、通俗,但真实、生动。希望《赢在起跑线的十个习惯》不仅能唤起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视,还能让家长掌握一套简单、实用的养成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孩子轻轻松松赢在起跑线上!
回忆和整理自己二十多年教育生涯的体会与故事,确实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意外地挖掘出了不少属于我的个人财富。而且,这种财富和别的财富不一样,它不会因为有他人的分享而减少或消失。所以,当你能从我的体会和故事中有所启发的时候,我会感到特别快乐与骄傲,甚至是幸福。
2018年8月 写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