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杂兴
![](https://img.haomeiwen.com/i8967115/5b85703abd975cd0.jpg)
“室有迁莺瑞”,说的就是我家哇呜小院!
今天照例在小院忙活。中午,当我还在帐篷里小憩时,蔡珠妈又拿着刚出炉、热乎乎的烤地瓜过来看我。我赶紧从阁楼下来,接过珠妈手里的烤地瓜,给珠妈沏上桂花黑茶,一老一少(跟珠妈比起来,我仍然是小字辈)天南海北聊了起来。席间,头顶不时有阵阵鸟儿的嘤嘤声,加之正对屋顶中粱的地板上,最近经常看到有羽毛和干草茎,就已经怀疑家里屋顶有鸟窝。我和珠妈边聊着,边仔细观察屋顶,忽然间就有一只鸟从中粱边的一个瓦洞里飞出来。看到了看到了!哇呜小院“室有迁莺”之事坐实了!古人评价吉屋吉第,以有黄莺在房中做巢为最佳,延续到现在,农村人仍以春燕来家里做窝栖息为祥瑞。
![](https://img.haomeiwen.com/i8967115/125fac0b05b6bcbf.jpg)
和珠妈继续颇有兴致地聊着村里的人文掌故,却听瓦洞里鸟儿嘤嘤之声不绝,而堂前耳房屋顶又有成鸟喳喳的相应和。初时不知何故,试着用手机相机把屋顶的成鸟拉近看一看(我用华为P30,照相杠杠滴,为国货点赞),成鸟嘴里似乎叼着点东西,啊!原来是鸟爸鸟妈给孩子们带吃食回来,见堂上有人,不敢回巢。我赶忙刹住话匣,让珠妈下午再过来,该把美妙的时间留给小鸟们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967115/8330d6a6f00d80d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967115/05b71d57a3914f8d.jpg)
闽南人尊称年长有德的妇人为“妈”或“婆”。蔡珠妈93岁,是老家蔡店目前健在最高寿的人瑞,心善,眼不花,耳不聋,走路稳健,声音洪亮,最难得的是思想跟得上时代,与各种年龄段的人都聊得来,说话还风趣,常常有俚语诽句出口成章,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想写老家制作扫把的历史,就找她了解情况,每每邀她到小院喝茶聊天,珠妈总会带一个烤得出糖的地瓜给我吃。珠妈知无不言,顺带也聊起老家的各种人文掌故,特别是老家神秘的历史渊源,让人颇感兴趣。据珠妈回忆,长辈曾经说过蔡店村原本是个有两三千人口的大村,可能是牵扯于清朝乾嘉年间著名海盗蔡牵事件,整个村子毁于战火(诺大的村子,被大火烧得仅剩一座房子),族谱一同被毁,蔡店村人四下逃散,渊源就此迷失。现在的蔡店村,是一些故土难离的村民,在风波平息后悄悄回来落脚,重新发展起来的。如今,闽南各地许多蔡姓族群,以及台湾布袋港的蔡姓人家,都是当时逃散的蔡店人后裔。如果能够把蔡店的历史渊源搞清楚,应该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或许还能为闽台同根同源的民族文化添点砖瓦。
![](https://img.haomeiwen.com/i8967115/f3633311967fbd4a.jpg)
今天在小院忙活的一项重点工作是为“室内花园”挂吊牌。我创作了些苔藓微景观,我更愿意称它们为“室内花园”,我准备为每座花园取一个恰当的名字,并赋上传神的诗句。已经完成了几座花园的命名并做成吊牌,今天要挂上去。这需要先在玻璃花器上钻孔,这个难不住我,现在我可是十八般武艺略知一二,是个提得起杀猪刀,也拿得了绣花针的狠角色。另一项工作是做硬菜,下周五一连休五天,明天补班,今天得给小孩做几道硬菜补一补。一道是麻油番鸭,一道是红烧猪方,做法都是沙焖。红烧猪方第一次做,上好的猪三层肉,切大方块,料酒、盐、味精、酱油腌制后,上糖色,入小盅,麻油番鸭入大盅,一同埋在沙里,起火焖5个小时乃成,极香。
![](https://img.haomeiwen.com/i8967115/23b3aed6090a5508.jpg)
谷雨节气已过,小院里各式花儿竞相绽放。铁线莲、欧月月季、绣球花、球兰、菖蒲、蓝雪花、白雪花、矢车菊、香水茉莉都开花了,甚至连早花的太阳花也都来赶趟儿。今年院子里龙眼树开出了极为繁密的花儿,在树下能闻到一丝甜甜的味道,蜜蜂过来采蜜,蹬落了许多花蕾,本来想收集起来晒干了泡茶,终究没想出好的收集办法,只好作罢。可是一地的花蕾浪费也可惜,就扫起来做成了堆肥,这堆肥会不会像蜂蜜一样有芳香味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8967115/bf0093895c3e8d7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967115/1d6fb24d39b6016f.jpg)
许过朋友们,说小院每开一种花,就要组织喝一次花酒,可惜现在不宜聚会,也罢,相约总会有时。
今日,天现异象,一并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