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帐即生活想法

「手帐式思维」当你有很紧急的工作时,该交给很忙的人还是很闲的人?

2018-09-09  本文已影响103人  fa33daafe938

我们通常认为闲人可以在有紧急任务的时候去尽快处理工作。

但事实是,如果真的有很紧急的任务,应该交给一个忙的飞天的人。

如果他是真的忙,不是他自己讲出来的忙。

为什么呢?

第一,忙的人时间感不一样,会更紧迫。

我过去一直是一个很没有什么紧迫感的人,所以,自我管理方面我并不是天才。

正因为不是自控天才,却突然得到了自律的神技,所以就能在领悟细节的过程中帮助到很多朋友。

病深了,自己就有经验了。

但是我不能告诉你我如何把一个很浅显的标题都尬讲出2000字,因为事无巨细就算是天赋了,天知道为什么每次都控制不住自己写很多。

没有紧迫感的表现就是,我头脑里的时间和实际中的时间总是不对称。

如果朋友约我下午3点见面,我做自己的事情可能会做到2点45分,赶过去妥当就是迟到了。

同理,为什么会做事情到2点45呢?

因为我认为一件事情10分钟可以做完,事实上七磨八拖就是半小时。

有一次和朋友的聊天让我印象很深刻,同样是宝妈,同样时间很自由,她说她起来,送了孩子,就到接孩子的时间了,中间经历了什么,都完全说不出来了。

我过去也有过眼睛睁开就是一整天不知道做了什么就天黑了的经历。

但是现在我精确的算出来孩子上幼儿园有10个小时的时间,在这10个小时里,我要写三篇文,还要学习一个小时,还要健身一个小时,如果安排有咨询的话,还会相应挤占其他的时间。

这样疯魔的结果就是,我能更精确的计算出一件事我需要怎么做,需要花多少时间,时间感变得很强。

所以现在我更能算好自己的约会,尽量不迟到,把事情带着早到点找地方做也是一样的。

第二,忙的人效率通常会很高。

如果一个人从早到晚都排满了工作,并且都认真执行完了,那么说明这个人效率真的很高。

一个人通常能保持高效工作、学习的时间,通常是3到4个小时,很有效率的人能做到4到6个小时的高效工作、学习时间。

超出以后效率会相应降低,甚至是不自觉玩耍和发呆。

如果是学生的话,效率这件事就会隐藏起来,有的人同样在书桌前坐了8个小时,但是实际上能学到还记住的事情就很少。

而另外的学生,不玩手机,不发消息,书桌前4个小时,理解和学完并记住一段重要内容,也是有的。

相对学习这种需要细水长流,效率自知的项目来讲,工作的效率就会表现得很明显了。

同样一份工作,效率高的人可能会想各种方式来提升效率。

我见过一个朋友,接手了一份工作,当时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请单位上相应部门给开发一个方便管理的软件。

这么一来,把别人做一整天不得脱身还容易出错的工作量就给减半了。

减出来的时间,他还可以腾出心思来把这份工作更重要的长远规划做好,让全部门在初始阶段就配合好他的工作,这样,他的末端工作就更加轻松了。

第三,忙的人执行力很强。

你和别人对接工作的时候,对方是说:“稍等,我XX时候给你”还是说:“好,知道了”?

遇到后者,那么,忙的人会在自己的列表上多添一件事,XX时候再催一遍。

这种情况下,对方一定没有作出任何规划,没有下一次催促,基本就是凉凉了。

我见过一个人,可以说每次工作对接的时候都让我很膜拜。

同样的工作,其他人才收到若有似无的消息,他已经把和其他各部门对接的结果都拿到手,走在领导办公室的路上了。

目标感很强,并且执行力也非常强。

迅速拍板做决策并坚定执行的能力不会在所有人身上都有,所以人才会各有差别。

第四,转换能力强。

其实在不同工作中转换的时候是有损耗的。

这个耗损非常的隐蔽,一般情况也很难察觉到。

还是拿学习来讲,你先学的英语,现在开始学数学,恭喜你,可能前十分钟到半小时都完全不知所云。

看书也是,我通常看书花的时间还好,但是从一本书换到一本新书的中间过程时间就比较长。

因为大脑很懒,它接受了前面一本书的一整套思路和体系,突然换一本,它会不开心,会罢工,会读不进去。

工作也是一样,我们经常要在协调、管理、服从、办具体事项之间不停转换,每转换一次都会有一个耗损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不明显表现就是,做完一件事情以后,在不知道下一件具体做点什么的时候,就开始松懈,聊天,动玩西看,一直到“找到感觉”。

这个过程其实可以有一些方法去克服,譬如说列清单,譬如在做着前一个工作的时候就暗示自己接下来要做一件什么事情,让身心预热起来。

而一个能力很强的工作者,会很好的去转换自己的角色,让自己迅速为下一份工作做好准备。

在遇到比较紧急的工作时,交给很忙的人去做,是管理者的一种手段,也可以用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