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笨 随笔简书交流互助圈

大秦笨笨记--再谈人性恶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冯荣涛
大秦笨笨记--再谈人性恶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他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关于性恶论的学说是在吸收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创立的。荀子的思想认为人必须要学习,无论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还是为人处世的小经验,都是后天学习而成就的,如果后天的学习不能够达到所追求的高度,啪啪啪噼噼啪啪怕怕啪啪啪奇葩脾气脾气脾气奇葩披萨可怕.只有通过制度来进行约束,我们就可以粗略地认为荀子性恶论中法治的道理。

荀子的性恶论看到了罪恶的根源来自人的私欲,只有对这种私欲加以合理的引导和规制才能使人去恶存善。这方面要靠集体主义等价值观的引导、兼顾个人合法权益,但更重要的是用法律等硬性规定划分各自私利的范围,并将其作为”定纷止争”的准绳,是人们的利益冲突时可以得到和平的解决。因此,这要求我们要综合考虑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并尽可能公平地用法律和制度加以规定,使人们的行为为法律所规制。

荀子性恶论认为恶是作为善的对立面出现,恶是一种人们应当摒弃的社会现象;他主张惩恶扬善、消除罪恶,实现善的目标。荀子的性恶论也为中国古代的法治之起源。


大秦笨笨记--再谈人性恶

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对比
有人说孟子和荀子思想是对立的,其实他们都是儒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的教育思想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区别:
相同的地方,第一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孟子和荀子没有什么分歧,他们都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其次,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上,也有相同的见解,即都认为培养统治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并且都强调道德教育的是教育内容中的重要方面。

不同之处也十分明显首先,在人性论上的分歧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孟子肯定“性善论”,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这四个“善端”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因而从理论上讲,人人皆可为尧舜。但是,仅有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后天在继续学习,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就可以成为圣人。相反,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们的“善端”受到破坏,心灵遭到“陷溺”,就会成为小人、恶人。

荀子思想中表现最突出的是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立的“性恶论”, 他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后天人为的因素。荀子指出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实质上是“伪善”而不是“性本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人的善德是后天习得的。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孟子将其视为“存养”、“内省”、“自得”的过程,把它看成是发扬人的善性过程,唯心主义的倾向较重;而荀子把教学过程看成是闻见、知、行三个环节,更可贵的是强调学是要落到实践上,充分反映其唯物主义的思想,具有较多的客观性。

孟子与荀子他们在教育思想上的相同与分歧的分析,应该说,都有值得我们吸收、发扬的可贵之处,对于他们各自的缺陷,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借鉴吸收。

我是笨笨在我看来,单纯主张性恶和单纯主张性善一样都是偏激的,但承认人性中有恶的成分,比拒绝承认人性有恶而言,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只有承认了人性中有恶,才能平静地接受这个社会的并不完美、并不理想的现实,才能使人更有宽容心,才能逐渐认同各种法律制度进入到生活中来,并接受其引导。接受荀子的性本恶思想,才能根据自己现实中遇见的情况加以学习,让自己融入到社会中来。学习理解性恶论,才能发现自己的本性中的不善,祛恶扬善的公益思想,和慈善理念才能够在社会中形成洪流。

这或许也是荀子最大的贡献。


大秦笨笨记--再谈人性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