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阅读笔记(第二辑)
[一词一小评]之五十一
蝶恋花•初夏
宋代:赵长卿
乱叠青钱荷叶小。浓绿阴阴,学语雏莺巧。小树飞花芳径草,堆红衬碧于中好。
梅子弄黄枝上早。春已归时,戏蝶游蜂少。细把新词才和了。鸡声已唤纱窗晓。
[小评]
赵长卿是北宋与南宋之交的词人。他虽出身于赵宋宗室,但已是远支,家境贫寒且懒于仕进。其词属于柳永一派,多吟咏风物,抒写情爱,作品风格婉约,即使香艳之作也不乏清新之趣。
宋诗中写夏日之作颇多名篇,如苏舜钦的《夏意》:“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如司马光的《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赵长卿此词亦颇耐读。词的上阙与下阙的前两句,全是从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写初夏风物,有荷叶的小小,莺声的巧巧,游蜂的嗡嗡,有树阴之绿,芳草之碧,飞花之红,梅子之黄,声色并作,有读者赏心惬意的视听之娱。结尾以新词和就与鸡声报晓收束,总括全篇。他的另一首《朝中措•首夏》,以夏日为背景写情爱,也不妨一读:“荷钱浮翠点前溪。梅雨日长时。恰是清和天气,雕鞍又作分携。别来几日愁心折,针线小蛮衣。羞对绿阴庭院,衔泥燕燕于飞。”
[一词一小评]之五十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代: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小评]
这首词,写的是别后的追忆,追忆中着重的是当年初见的情景,写以往初见的印象之前,又先铺垫以眼前酒醒梦回之后,楼台高锁、帘幕低垂的凄凉落寞。诗人随手拈来五代诗人翁宏《宫词》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成句,是写被怀念的对方呢,还是写怀念者的自己?诗义的多解更使全诗韵味盎然。虽是成句,却胜过原作。翁宏的《宫词》(又题《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后两句诗在翁宏的作品中,似乎是立意有限,而一经北宋名词人晏几道点铁成金,便真正成了“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李白曾有诗说:“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此词的下阕,在写初见小苹的美好印象和传情技艺之后,又请李白前来凑兴,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收束,写小苹归去时明月曾经映照,也写当年明月虽然仍在,但伊人已渺,如此时空交感,更觉深情。
[一词一小评]之五十三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评]
“一剪梅”在宋人的口语中为一枝梅之意。此词乃李清照早期作品,抒写的是青春时代的别绪离愁。
李清照词的一个特色,就是“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清人邹祇谟《远志斋词衷》),此作即可证明。全词以抒情女主公为中心意象,上阕抒写秋季的景物,景中有情地寄托相思之情,下阕直抒胸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数字对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转折重叠,曲折有致地表达了闲愁之苦。感情真挚清纯,语言朴素洗练,如花之开,如泉之涌,如月之明,也如风之清。
[一词一小评]之五十四
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
清代:纳兰性德
六曲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钗绿,犹裹泪绡红。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小评]
纳兰性德曾奉命出使塞外,也曾以贴身侍卫的身份,多次扈从康熙皇帝巡边。从词前“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的小序看出,此调是在塞上得到家信所作。
秋海棠,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八月春”“断肠花”,花小,粉色,背叶有红丝。绡红,生丝织成的薄绢。词的上片写想象中的雨中海棠花,以女子绿色的衣裙喻绿色的枝叶,以红丝花瓣上的宿雨比离人的眼泪。下片自然无迹地由物及人,转而为对往日和妻子欢聚情景的回忆:曾和她一起欣赏秋日海棠,并将海棠花插在鬓边,半床凉月半明半暗地照耀,人如海棠,海棠如人。结句由回想而跌入眼前的现实,更觉唱叹有情。
词如此,诗亦然,纳兰为妻子卢氏写的《四时无题诗》十八首之一,也曾有近似的描写:“绿槐阴转小阑干,八尺龙须玉簟寒。自把红窗开一扇,放它明月枕边看。”风光旖旎,令人魂销。
[一词一小评]之五十五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近现代: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小评]
这首词一改前人写重逢之喜,而抒重逢之苦,富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作者以花暗喻妻子,通过写忍受离别的煎熬后回家看到的境况,表达了作者心中愧、悔、爱、怜齐集的复杂心情,抒写了作者对光阴易逝的的感叹。
[一词一小评]之五十六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小评]
本词是伤春之作。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
[拓展]
我也曾步苏东坡这首词之韵写过一首《蝶恋花》。
[蝶恋花•有感高中女同学老照片]
云轻绿肥杏花小,燕子飞过,枝上乡音绕。园中亭外尽芳草,又忆旧时佳人俏。
网上情牵往事道,往事如风,网上丽人笑。笑语江山伴渔樵,世间岂只有二乔。
[一词一小评]之五十七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小评]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这首词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有区别的。上片取景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但上片深婉中见含蓄,下片于广远中有蕴涵。王国维借用词中“昨夜”三句来描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虽与词作原意了不相涉,却和这三句意象特别虚涵,便于借题发挥分不开的。
[一词一小评]之五十八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小评]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伫倚危楼风细细。”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一词一小评]之五十九
蝶恋花•出塞
清代: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小评]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词的下片抒发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景象气势磅礴,纵横驰骋,情感婉约深沉。
这首词从整体上来说,景象博大磅礴,情感凄婉幽怨,自然流畅。面对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写情,又以情带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而上篇写眼前之景,下篇写从前之志,虚实形成对比。就整首词来看,手法娴熟而精到。
[一词一小评]之六十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小评]
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故也有认为此词为冯延已所作。据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读此词,总的印象便是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过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评日:“‘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句来。”(《唐宋词选释》)暮春时节,风雨黄昏;闭门深坐,情尤怛恻。个中意境,仿佛是诗,但诗不能写其貌;是画,但画不能传其神;惟有通过这种婉曲的词笔才能恰到好处地勾画出来。尤其是结句,更臻于妙境:“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王国维认为这是一种“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绵邈,意境之深远,尤令人神往。
[一词一小评]之六十一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小评]
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妹妹此行路途遥远,而自己已经到了“山断”之处,离妹妹更加遥远了,加上又有潇潇微雨,自己又是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细节,真切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诗词,看出李清照词细腻生动,而又不乏姿放的特点。
[拓展]
“人道山长山又断”这一句,有人称“山又断”亦可“水又断”,我认为不可,理由有二,一是山为平韵,水为仄韵,此处应当为平韵; 二是从济南到莱州一路上随驿道而行有山无水,不似江南,这是地理。
从济南出至淄博地界,向南望,天际处有连绵山脉,断断续续,至潍坊地界,一马平川,有山也是小土山,将至莱州地界,则是丘岭地带,南面天际处也开始出现山脉,这是山东的地理特点。所以,有些事,要知其一,也要知其二、其三,否则认识就不全面,甚至走向错误。
在诗词中会经常出现倒装句,比如此词中的“萧萧微雨闻孤馆”。应该是孤馆闻雨,而不是雨闻孤馆,这是倒装句,是诗词中常出现的语句。
读学诗词,一要善于解析单个句子,二要善于理解诗的整体境界,有这两个善于,学习诗词就会很快。而要快速运用这两个善于,没有一点悟性是不行的,这就是学写诗词的一个难点。虽然说勤能补拙,但对于才分高的人来说,就是少少胜多多许,不服这一点也不行。
我的一首习作《蝶恋花》。
[蝶恋花•赠友人美篇]
庭院轻风芳草遍,梦里佳人,香袖罗衣软。回望当年杨柳岸,谁在月下吹箫怨?
独坐兰亭摇玉扇,鸿雁来时,恰好雕楼见。不恨苍山天路远,只叹春色云飞倦。
[一词一小评]之六十二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宋代: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小评]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但却更广泛地慨叹于过去欢情之易逝,此时孤怀之难遣,将来重会之无期,所以情调比其他一些伤别之作,更加低徊往复,沉郁悲凉。词境含蓄蕴藉,情意深长。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一词一小评]之六十三
蝶恋花•早行
宋代: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小评]
此首纯写离情,题曰:“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此词上片写别前,下片写别时、别后。该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正是这一连串的画面与音响的完美组合,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词中还特别注意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刻画,如“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等。与此同时,作者还特别着意于某些动词与形容词的提炼,如“栖不定”的“栖”字,“牵金井”的“牵”字,“唤起”的“唤”字,还有“吹”、“清”、“冷”等等,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而且还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
[一词一小评]之六十四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近现代:王国维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小评]
这是王国维最有名的一首词,其隐喻多义的文学意象、自然流露的哲理思致和悲天悯人的意识形态,在《人间词话》中最具代表性。
判断一首词有无言外之意,要看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思想状态,还要看他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更要看作品本身的口吻和姿态。为什么说这首词不是一首传统性质的思妇之作,而是包含了哲理与意识形态之隐喻的作品?因为,当我们读到“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这一句的时候,会强烈感觉到: 那“陌上楼头”之辽阔广泛,那“尘中”的痛苦,“老”的悲哀,都已超越了思妇的狭窄范围;那种悲天悯人的感情和对世界透彻的了解,已不属于作品中的思妇而属于作者本人了。当有了这种感受,再品味整首词就会发现,这首词几乎每一句都包含隐喻之义。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老庄之徒,他们总是站在高高的云端,讽刺嘲笑这个世界的庸常和忙碌;另一类是儒家之徒,他们从感情上与这个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从理智上又不接受这个世界的肮脏,他们致力于改变世界,却又常常遭受到沉重的甚至致命的打击。王国维属于后一类。他在词中登高望远,但他的视线永远关注着人间而不是天上。
从高楼俯视大道,会产生这么多联想,大概也只有王国维这种兼有诗人和哲学家气质的人才能做到。其实他还写过一首咏蚕诗,诗中说,蚕辛辛苦苦操劳,繁殖子孙,然后再“辗转周复始”,它这一生到底为什么呢?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活着到底为什么”的问题。人之不同于其他生物,是因为人有理想而且有实现理想的智慧。但人的短暂一生往往不但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还要忍受许多苦难。这当然是一种悲观的人生观,也许是应该被批判的。但须看到,王国维的这种悲观正是由于他对人生的极度执著造成的。楼中那个窈窕女子,尽管楼外有“轻雷”的噪音,有“树杪”的车尘,有“薄晚”的风雨,有“明朝”的流潦,但她所关怀、所期待、所爱的,仍然都在楼外的大地而不在飘渺的虚空,她与大地上的那个世界始终休戚相关。
[一词一小评]之六十五
蝶恋花•送春
宋代: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小评]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拓展]
我的一首习作《蝶恋花》。
[蝶恋花•叹黛玉]
莫道萋萋芳草意。冷月楼台,尽是花愁地。岁岁年年春色弃,年年岁岁秋风坠。
多少春秋多少戏。春去秋来,总有心痴醉。葬去人间悲与泪,红尘滚滚真情寄。
我的又一首习作《蝶恋花》
[蝶恋花•问道]
天下寒鸦落老树,春去秋来,多少风和雨。江岸亭台铜雀舞,何人打坐佛佗处?
千古风流尘与土,踏入空门,朝暮闻钟鼓。过眼云波心念去,山中坐望人间苦。
[一词一小评]之六十六
生查子•独游雨岩
宋代: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小评]
此词的上片写景,重在刻画形象,下片则是的抒情,着力描绘声音。哗哗的流水,飘荡的歌声,不仅使寂静的山谷增添了生气,也为上面的图画配上了音乐。
这首词通过记叙独游雨岩的情景,抒发了遭受打击、闲居乡里的苦闷,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国事的系念。同时,这首词构思新颖,剪裁精妙。题为“独游雨岩”,作者就在“独”字上作文章,上片写“形”独,下片写“声”独。随即带出了雨岩的优美景色,如清溪、蓝天、行云、山谷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清新自然而又沉郁,景愈美,愈可反衬出词人的不平与愤懑。语言通俗流畅,以虚写实,虚实结合,高度集中。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了这首词的高度艺术性。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于此可见。
清代乾嘉时期岭南的著名诗人和画家黎简,有诗云:“七十二峰倒江水,俯见峰尖插天底;一舟天上棹海松,回合三万寒虬龙。”其构思与辛词同,可见辛词影响之远。
[拓展]
我的一首习作《生查子》。
[生查子•荻花]
荻花岸上开,娇艳寒中见。昨日遇相知,已识伊人面。
古今霜月明,总有心相牵。送你腊梅枝,许下千般愿。
[一词一小评]之六十七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宋代: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小评]
这首词抒写相思怀远之情。上片怀旧。以“关山”总领词人怀归思亲之根由。词人以显贵公子远涉关山,突感孤单寂寞,魂牵梦系于家中亲人,欲归不得,遂怨关山太长;又不见亲人书信得以慰藉,遂怨替人传递书信的鱼雁太少。以痴语写真情,令人莞尔。“两鬓”二句写词人闷时对镜,见两鬓青青,正是青春华茂,遂觉远离家乡实为虚耗青春,便突发感慨:“哎,可怜哟!我这满头青丝,就要为相思变老喽!”故作夸张,憨态可掬,情趣盎然,颇见性情。下片梦归,纯由想象生发。词人怀归情切,于是忽然“梦归碧纱窗”,与爱侣在碧纱窗之闺阁梦中相见,大感快慰,遂向亲爱的人儿倾诉衷肠:“离别实在太难太苦,真不如相逢团聚好!”这是词人亲身感受的一句实话,也是向爱侣表达思慕的一句痴语:“可想死你了!”此又是词人至性痴情的真率发露。此词以简约的文辞抒写至痴真情,真实而亲切,于平淡中见韵味。
[拓展]
我的一首习作《生查子》。
[生查子•追思好友]
追思岁月长,空叹春光少。两鬓未霜白,望尽沧桑道。
人间冷暖情,天下皆知晓。世上恨别离,只有相偕好。
今日写了一首习作《生查子》。
[生查子•赠友人]
小城春欲来,白桦迎春伫。望眼盼君归,共与山花住。
山寒皎雪洁,枝是花香处。今又踏村溪,独吟《阳春曲》。
[一词一小评]之六十八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小评]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一词一小评]之六十九
生查子•诉别
宋代:苏轼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小评]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实互补。
[一词一小评]之七十
临江仙•寒柳
清代: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小评]
这是一首借咏寒柳而抒伤悼之情的词作,纳兰在词中咏物写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远,可谓是其咏物词中的佳作,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纳兰词亦以此篇为压卷。”
咏物为古典诗词之大宗,而原其宗旨,“物”本是外壳,是媒介,抒情才是本质,是核心。所以咏物之作要求摹写神理而不能徒赋形体,同时还要不粘不离,保持一个恰好的分寸。以此绳衡这首小词,在“层冰积雪摧残”、“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等句刻画出那婀娜杨柳的“寒意”之外,词人更着重“摧残”、“憔悴”、“梦断”、“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的情感的抒写,亦将他复杂凄咽的内心感受特别深曲又特别准确地传递出来。写寒柳而字里含情,弦外有音,此之谓“言之有物”。
[拓展]
我的一首习作《临江仙》
[临江仙•赠友人]
岁月春秋千古在,往来多少浮生。烟云白鸟过空鸣。人间庭院,风雨碎荷声。
独倚雕栏人自醉,玉门紧锁情盟。一江寒水影帆明。红尘滚滚,不尽苦心行。
《临江仙》这个词牌的词,历史上最有名的是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词一小评]之七十一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小评]
词作上片写春归大地,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飘零。“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首二句写词人闭门幽居。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为形容词,形容庭院之深;后一个“深”字为动词,作疑问句,加重语气,强调深。连叠三个“深”字,乃比兴之作。
词作下片,承上片怕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
南渡以后,李清照的词风,从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这首《临江仙》是她南渡以后的第一首能准确编年的词作。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不能不用含蓄曲折的笔法来表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都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
[拓展]
李清照还有一首《临江仙》用了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
[临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借用前人词句,在诗词中常见,重要的是要写出新意来。举一个例子,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近现代: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据说毛泽东写这首《卜算子•咏梅》时事先曾查阅了许多宋词,我想,他也一定阅读了下面的《卜算子》。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宋代: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宋代:高观园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春句。
卜算子
宋代:蔡伸
风雨送春归,寂寞花空委。枝上红稀地上多,万点随流水。
翠黛敛春愁,照影临清泚。应念韶华惜蕣颜,洒遍胭脂泪。
[一词一小评]之七十二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小评]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拓展]
今夜寻读了唐代至近现代的99首《临江仙》,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为第一《临江仙》。
今夜读《临江仙》时,还遇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99首《临江仙》中有两首下片的结束语相同,都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宋代: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临江仙•湖水连天天连水]
宋代:滕宗谅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芝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秦观和滕宗谅都是北宋人。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北宋婉约派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滕宗谅不著名,今夜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查了一下,滕宗谅一般指滕子京。滕宗谅(990年-1047年),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在岳州做过太守,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为世人所知,岳阳楼的双公祠中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关于滕宗谅的词,仅查阅到这一首《临江仙》。从出生年份来看,滕宗谅比秦观生的早,滕宗谅死后两年秦观出生,也就是说,滕宗谅的《临江仙》早于秦观的《临江仙》,滕宗凉写这首《临江仙》时,世上还没有秦观这个人呢。从词的内容来看,两首《临江仙》都与屈原和湘妃的传说有关,这不仅让我想起屈原的《九歌•湘夫人》。
又发现一首尾句很似“江上数青山”的。
[临江仙•送使君刘显谟归三衢]
宋代:姚述尧
忆昨曾将明使指,轺车踏遍东城。重来游戏拥双旌。江山皆故部,英俊尽门生。
杖策翩然归去也,送行满坐簪缨。尊前雨泪不胜情。曲终人散后,江上数峰青。
[一词一小评]之七十三
临江仙•柳絮
清代: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小评]
这是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薛宝钗在叙述其创作意图时说过:“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由此可见,该词之所以能做到“不落俗套”,匠心独运,其根本原因,正在于道出了“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
这首词上片状物,着力描写风飏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下片言志,抒写了柳絮的情志:有离即有合,有散必有聚。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全词句句咏物,处处有“我”,物性我情,水乳交融。
[拓展]
这两天寻读了450多首《临江仙》,曹雪芹的这首《临江仙•柳絮》虽然不是前五名,但列入前十还是没有太多争议的。
我喜欢寻读这个词,每每读一个词牌,我就喜欢在网上寻找这个词牌的词来读,尽可能地去多寻找,大有韩信点兵之志,我也称自己的这种学习方法为“镰刀搂草打兔子学习法”。通过寻读,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快速读一首,几秒中就可以判断这首词好与不好,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几百首词,哪些词可以当作垃圾丢掉,哪些词可以集中起来去研究学习,研习得到的心得感悟就是自己这一次围猎所打到的兔子。
[一词一小评]之七十四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小评]
这是一首赠别词。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拓展]
和词中用典故一样,在宋词中化用唐诗诗句也是一种比较普遍采用的技巧。此词中的“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荺”也是化用白居易《赠元稹》的诗句,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在文学艺术手法中,借用和化用一直是两个独特而又重要的存在。所谓借用,是指直接使用成句;如果对成句进行重组或润色后使用,就成为化用。借用化用作为一种创作手法,本身不会体现出美感,只有运用在诗文中才会给诗文增添亮色。
中国历代富有名气和才气的文人中,大多数不仅仅工于原创,还能够巧妙地借用化用前人诗词,以此增添自己作品的亮色。如晏几道《临江仙》中的著名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正是借用唐人翁宏五言律诗《春残》中的原句;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名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又如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化用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如此手法,并非抄袭或是机械搬运,而是将词句镕铸到自己所感受的真景真情之中,浑然天成,如同己出。
苏东坡是借用化用唐诗的高手,其词多豪放,故而他常在词中化用了李白的诗句,以增豪情。比如《念奴娇•凭高眺远》中的“我醉拍手狂歌, 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就化用了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名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此外,《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少年游•对酒卷帘邀明月》也化用了李白的这首诗。为世人熟悉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是将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豪迈气概发挥得淋漓尽致。
除了李白、白居易的诗,苏东坡也常化用其他唐代诗人的诗句。如苏东坡《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此词中“落笔生风”一句正是化用了杜甫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句;而“高山白早”则从刘禹锡诗《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中“雪里高山头白早”一句点化而来。唐人王质在一首题为《金谷园花发怀古》的诗中这么写道:“繁蕊风惊散,轻红鸟踏翻。”苏东坡则将其化用至《南乡子•寒雀满疏篱》中:“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又如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有云:“明年此会谁知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苏轼《浣溪沙•白雪清词出坐间》下阕则说:“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仔细更重看。”这首词只借用了杜甫诗的下句,而熟知杜诗的读者就能以此了解苏轼此时所想表达的叹年华流逝,身体老迈的心情, 词语简约, 词意凝练;同样的,《减字木兰花•惟熊佳梦》:“ 惟熊佳梦, 释氏老君亲报送。”化用杜甫《徐卿二子歌》:“ 徐卿二子生绝奇, 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相抱, 并是天上麒麟儿。”用于恭贺友人李公择生子, 贴切妥当, 词意丰富, 而用语非常简练。
再如苏轼的名篇《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借清泉寺旁边兰溪西流的眼前之景,表达了词人身处困境乐观旷达的情怀。人们在普遍欣赏这句词句的同时,很容易忽视与此相连的“休将白发唱黄鸡”,其实这句词,化用了白居易的《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
苏东坡还有一首不亚于《水调歌头》的名篇之一《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此词正是因为有了看起来高绝巧妙的“夺胎换骨手”,加之苏东坡自己的创作,使得这首本为和词的作品高于了原创,无怪乎《草堂诗余》中,沈际飞这样评价道:“此词更进柳妙处(指柳永)一层矣。读他文字,精灵尚在文字里面,坡老只见精灵,不见文字。”词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一句即由唐人金昌绪《春怨》一诗化用而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熟悉宋初词人叶清臣的读者一定知道,他有一首词,名为《贺圣朝》:“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在此,苏东坡将其演为长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将愁化为尘土与流水,以简洁洗练的句子写出了春光易逝的伤感。
[一词一小评]之七十五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金朝:元好问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小评]
该词上片触景兴感,重在抒情,在志士悲慨之中,流露出孤寂之感。下片重在说理,既表现他以英雄自许,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又表明他面对现实,在无可奈何中,聊以旷达自遣苦闷。全词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借“地”兴怀,由北邙山这一特定地点,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
[拓展]
元好问比较偏好《临江仙》这个词牌,我找到他的二十多首《临江仙》,这一首是很好的。在我所寻读的450多首《临江仙》中,元好问是写《临江仙》比较多的一位词人,从整体来看,其《临江仙》的水平在中等偏上,只有这一首可列为上等。在通读几百首《临江仙》时,给我的感觉是元好问一直努力写《临江仙》,最后终于有一首还能拿出手来,看来写词真的要靠天分才行。看一看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出手一写《临江仙》就有灵气在。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摸鱼儿]
金朝: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的这个《摸鱼儿》确实是上等词,也留下了千古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还有一首《摸鱼儿》也很有名。
[摸鱼儿•问莲根]
金朝:元好问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昨日写了一首习作《临江仙》。
[临江仙•感怀]
古往今来多少事,繁华落尽成空。云烟旧梦去无踪。情随花落去,恨伴水流东。
月夜孤舟江上客,一壶浊酒尘风。星光不问老来翁。生本来不易,活也要从容。
[一词一小评]之七十六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宋代: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小评]
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拓展]
前日把收集到的450首《临江仙》打分排名次时,做了一半,突然感觉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好一些的词不多,对学词的益处不大,学东西要向优秀者学,于是我立即改变主意,把常见的四五十个词牌的几千首词打分排次,不受词牌限制,按90分以上、80分以上、70分以上、60分以上、55分以上分类,昨天晚开始这么做,感觉挺有意义,从中不但分出精读和泛读来,而且还真能看出来哪些人是有天分的词人,你想,在60分以上的七八百首词中,谁的作品多,谁的高分作品多一些,那么这些人绝对是有天份的词人。当然了,通过这一波操作,发现凡事有人从事的活动领域都会有黑马存在,词并不多,却能凭一首名冠天下。比如明代杨慎和唐代张志和。这很有唐诗中的崔颢《登黄鹤楼》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味。
[一词一小评]之七十七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五代: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小评]
这是一首写旅愁的小令。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曾评徐昌图的这首《临江仙》,曰:“状水窗风景宛然,千载后犹想见客中情味也”。其所以如此,就在于词人巧妙地融情与景为一体,写离愁却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恨。词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转承和变换、环境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处处反衬出词人的内心世界。离愁难奈,感人至深。
[一词一小评]之七十八
临江仙•探梅
宋代: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小评]
这首词题旨在次句“爱梅”二字。故全篇将人与梅层层夹写,写出梅之幽姿逸韵,及词人对梅花的钟情留连,也就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
[一词一小评]之七十九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五代: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小评]
此词上片写外景,视线由内向外,时间是日之暮;下片写内景,视线由外转内,时间是暮入夜。另外,作者在词中运用了两个典故性的景物,一个是樱桃,一个是子规,这很符合亡国之君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和情感。
“樱桃落尽春归去”,《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汉书》:“惠帝尝出游离宫,取樱桃献宗庙。”李煜此时,宗庙莫保,樱桃难献,而樱桃又随“春归去”而“落尽”,伤逝之感彼深。“子规啼月小楼西”,子规,相传为失国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这就加深亡国的预感。
这首词,巧于用典,颇具特色。此词用樱桃和子规之事,浑化无迹,若不加深思,只知其以眼前景物寄内心伤感。通过典故,进一步加深了这个饱学的亡国之君的伤感,用典如此,堪称典范。
[拓展]
化典于词,和化诗入词一样,都是宋词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如果说苏轼是化诗入词的高手,那么化典于词的大家则非辛弃疾莫属,他的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中就用了众多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关于辛弃疾,除了他爱在词中用典故之外,还有两首词的创作独树一帜,手法非常有特色。一首是采用屈原《天问》体赋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另一首是采用拟人化手法的《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这两首词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宋代: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宋代: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一词一小评]之八十
临江仙•离果州作
宋代:陆游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
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小评]
这首词上片以写景开始而以抒情结尾,下片以抒情开始而以写景结尾。全词仅插两句单句,其余全部用对偶句。单句转接灵活,又都意含两面;对偶句有疏有密,起处浓密,中间清疏,结尾优美含蓄。情景相配,疏密相间,明快而不淡薄,轻松而见精美。同时也抒发了词人的惜春之情,与友人的离别之愁。
[拓展]
对偶是写词的基本技巧,所以多读五言、七言律诗有助于写词。
其实陆游和苏轼都是值得佩服的,他们的诗和词都很好,他们不像辛弃疾。辛弃疾的词真的不错,但是他的诗实在是太水了。陆游是把词真正当作诗余来看的,他看重诗而不看重词,一个把词看作是诗的“边角料”的人都能把词写的这样好,可见陆游的才情是非常高的。
这几天集中精力给阅读过的几千首词打分,真的是头晕脑胀,苦并快乐着,累并坚强着,坚持不懈,这就是努力的真正“硬核”!
打分时我发现这样做很有意义,这会为下一步学词、写词、研究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别小看这二万五千多首词当中不到百分之一的部分,这百分之一却构成了词的精华,只要把这百分之一搞清楚搞明白,也就能搞清楚搞明白宋词了,这就是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同时也是在解剖麻雀。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要有这样的思路,这是给词打分行动所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
我很庆幸自己是学工科的,又曾长期搞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所以数理统计分析的思想一直扎根在心里,面对事物的整体,必须搞样本,并对样本进行研究,通过样本体现出的规律和特征来认识事物。
[一词一小评]之八十一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代: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小评]
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表达了词人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其余四句好像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梦后、酒醒、人独立、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下阕写词人的回忆。词人想到是两重心字的罗衣和曾照彩云归的地方,还有那倾诉相思之情的琵琶声。小苹的形象不仅在词人的心目中再现,就是今天的读者也不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字字情中有景,整篇结构严谨,情景交融,不失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珍品。
[拓展]
诗与词都讲究意象,包括现代诗也是如此。意象的构造包括实写和虚写两种,此词除了采用对偶手法,也采用了实写和虚写,上阙实写,下阙则是虚写。
除上述体会之外,好词一般总会像电影片段一样,采用几组镜头的画面来构架一首词。这就是为什么我常会通过好友的一张美照来训练自己写词,虽然我没有身临其境,但写词时要根据他的镜头画面,把自己的情感放入其中才行,要去因景生情、生感才能写出诗词来。现代社会有一点好处,通过网络,你就是宅在家里也能够“走遍”大江南北,“饱览”壮美山河,有的人就是你看世界风景的窗,你可以打开,也可以关上。
[一词一小评]之八十二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小评]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以及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并达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拓展]
辛未七夕
唐代: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汉代: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燕歌行]
三国: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一词一小评]之八十三
鹊桥仙•华灯纵博
宋代: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小评]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一词一小评]之八十四
鹊桥仙•一竿风月
宋代: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小评]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渔父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
[拓展]
陆游的这首词里借用了严光的典故,严光曾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的这首词是词中的极品,在文字和意象方面,陆游的这首词是比不过的,要差很多。
[一词一小评]之八十五
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代: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小评]
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纵观全词,作者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托出杜鹃夜啼,接着写啼声引发的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表达人生的感慨。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一词一小评]之八十六
鹊桥仙•七夕
宋代: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小评]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一词一小评]之八十七
鹧鸪天•送人
宋代: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小评]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
此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一词一小评]之八十八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代: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小评]
此词作于苏东坡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一词一小评]之八十九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宋代: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小评]
言为心声,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一首《鹧鸪天》,写悲感,写欢情,都是那样真挚深沉,撼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这首词的题材比较窄,不外乎伤离怨别,感悟怀旧,遣情遗恨之作,并没有超出晚唐五代词人的题材范围。小晏写情之作的动人处,在于它的委婉细腻,情深意浓而又风流妩媚,清新俊逸。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抵不仅有情,而且情真。所谓“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这首词的“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千古佳句,一直为世人所传唱。
[拓展]
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今天我终于完成了对宋词的打分排行,当然不是全部,而是对二万五千左右的词作中1%的词打分,最后选择了1883首词汇总排行。我觉的这样做挺有意义的,这1883词将是我集中精力要去研究和学习的,这个学习基础搞好,下面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房子。
说实话,搞这排行榜挺不容易,整个过程就是对自己耐性、毅力,以及鉴赏力的考验,苦也自在其中。
[一词一小评]之九十
鹧鸪天•代人赋
宋代: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小评]
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是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此词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优美婉约词。
[一词一小评]之九十一
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小评]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堪称别开生面。“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却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草间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定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拓展]
此词中“骚人”系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李清照抱怨他“可煞无情思”。
[一词一小评]之九十二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代: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小评]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正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这是辛弃疾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拓展]
注释
1、襜: 战袍。衣蔽前曰“襜”。
2、燕兵:此处指金兵。
3、娖:整理的意思。
4、银胡䩮:银色或镶银的箭袋。
5、汉:代指宋。
6、金仆姑:箭名,
7、髭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8、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和《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9、东家:东邻。
10、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读辛弃疾的词就得查注释才能读明白,他在词中用典用的比别的词人多。
[一词一小评]之九十三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宋代: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小评]
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采用层层剥笋的见心法,由愁一时间之愁一功业难成之愁一游宦成羁旅之愁,这样就由远而近,填充了越来越具体的生命痛苦:通过他的“剥笋”法抒情,越来越清晰地表现了他愁苦的来处。其总体艺术风貌是,感情浓郁,措意生动,文理自然而兼变化之趣。此外,因为暗喻的巧妙运用,这首词显示了深厚的韵味。
[一词一小评]之九十四
鹧鸪天•西都作
唐代: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小评]
此词体现了词人鄙夷权贵、傲视王侯的风骨,读来令人感佩。无论从内容或艺术言之,这首词都堪称朱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资旷远”、婉丽流畅的小令。全词清隽,自然流畅,而且前后呼应,章法谨严。上片第一句“天教懒慢带疏狂”,下片的“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和“且插梅花醉洛阳”,表现了词人的潇洒、狂放和卓尔不群,照应了“疏狂”,而“玉楼金阙慵归去”则照应了“懒慢”。
[拓展]
注:
1、山水郎:在天上掌管山水的官员。
2、清都: 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
[一词一小评]之九十五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宋代: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小评]
此词是刘著所创作的唯一一首词作,是一首寄给情人的词。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拓展]
“翰林风月三千首”是直接用欧阳修《赠王介甫》中的诗句,其实,刘著本人也是翰林出身。
[赠王介甫]
宋代:欧阳修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
王介甫是谁?王介甫者,王安石也。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曾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后拜相。所以,才用“翰林风月三千首,史部文章二百年”中的李白和韩愈与王安石对比。
写此诗的欧阳修也曾是翰林学士,更是文学大家。与此诗相关的四人都是真正的大咖。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出生于吉州永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政治上,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文学上,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死后谥号文忠,累赠太师、楚国公。
[一词一小评]之九十六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小评]
情词的传统风格偏于柔婉软媚,这首词却以清健之笔来写刻骨铭心的深情,别具一种峭拔隽永的情韵。全篇除“红莲”一词由于关乎爱情而较艳丽外,其它都是用经过锤炼而自然清劲的语言,可谓洗净铅华。词的内容意境也特别空灵蕴藉,纯粹抒情,丝毫不涉及这段情缘的具体情事。所谓“意愈切而词愈微”,“感慨全在虚处”,正是此词的特点。
[拓展]
此词之中的”红莲夜”,是指元宵灯节,红莲指灯节的花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有:“剪红莲满城开遍”,周邦彦《解语花•元宵》有:“露浥红莲,灯市花相射”,均可作此证。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山溪•元夕]
宋代:欧阳修
新正初破,三五银蟾满。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楼台上下,歌管咽春风,驾香轮,停宝马,只待金乌晚。
帝城今夜,罗绮谁为伴。应卜紫姑神,问归期、相思望断。天涯情绪,对酒且开颜,春宵短。春寒浅。莫待金杯暖。
[解语花•元宵]
宋代:周邦彦
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迎新春]
宋代:柳永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一词一小评]之九十七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代: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小评]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这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拓展]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
[一词一小评]之九十八
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宋代:宋祁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小评]
这首词用语考究,借他山之石攻玉,信手拈来,却能驾轻就熟,左右逢源,词人驾驭语言的艺术可谓高超。
[拓展]
此词不但引用和化用唐代诗人的诗句和宋代词人的词句,而且在其中两次用典。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直接借用李商隐的诗中名句
“金作屋,玉为笼。”不但化用了唐代诗人韩偓《无题》中的“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亦化用了“金屋藏娇”的典故。
“车如流水马游龙”,则是引用李煜的词句,只将后一个“如”字改为“游”字,更显动态感。
最后两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是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并运用刘郎的典故,来表现两人今后再相会的渺茫与遥遥无期,从而写出了词人对佳人的相思之情与怅惘的愁绪。在此,词人只改“一万重”为“几万重”。
论词中诗句的化用和用典,此词可为奇也,应为教学案例。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唐代: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唐代:韩偓
小槛移灯灺,空房锁隙尘。额波风尽日,帘影月侵晨。
香辣更衣后,钗梁拢鬓新。吉音闻诡计,醉语近天真。
妆好方长叹,欢馀却浅颦。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
致意通绵竹,精诚托锦鳞。歌凝眉际恨,酒发脸边春。
溪纻殊倾越,楼箫岂羡秦。柳虚禳沴气,梅实引芳津。
乐府降清唱,宫厨减食珍。防闲襟并敛,忍妒泪休匀。
宿饮愁萦梦,春寒瘦著人。手持双豆蔻,的的为东邻。
碧瓦偏光日,红帘不受尘。柳昏连绿野,花烂烁清晨。
书密偷看数,情通破体新。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枉道嫌偷药,推诚鄙效颦。合成云五色,宜作日中轮。
照兽金涂爪,钗鱼玉镂鳞。渺瀰三岛浪,平远一楼春。
堕髻还名寿,修蛾本姓秦。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
麟脯随重酿,霜华间八珍。锦囊霞彩烂,罗袜砑光匀。
羞涩佯牵伴,娇饶欲泥人。偷儿难捉搦,慎莫共比邻。
紫蜡融花蒂,红绵拭镜尘。梦狂翻惜夜,妆懒厌凌晨。
茜袖啼痕数,香笺墨色新。
[忆江南•多少恨]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唐代: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什么是整合?这首词就是整合,整合的精彩了,也就成了创新。
宋祁不是屌丝,他的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而世称“红杏尚书”。但写此词时,他是一个屌丝,对富贵千金一见钟情,词中彼有“想吃天鹅肉”的情愁。
[玉楼春•春景]
宋代: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一词一小评]之九十九
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金朝:元好问
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
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小评]
这首词主要是写离别之情,上片写伴随行人的是“候馆"的凄风冷雨,而闺人所住的"小楼”也是孤栖凄清;下片的词意不再怨天却转而尤人,富家男女终日厮守,享受春意,和词中主人公的孤独状况形成强烈的对比。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既隽永含蓄又明白如话,风格清纯质朴。
[一词一小评]之一百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代: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小评]
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作者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怀念,就写下这首悼亡词。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为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拓展]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悼亡诗三首•其一]
西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遣悲怀三首]
唐代: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宋词阅读笔记(第二辑)